【本報訊】消委會首次以神秘顧客身份實測11間承辦商的全屋裝修上門報價,發現各報價單涵蓋的項目多寡不一,而且詳細程度懸殊。當中九間承辦商只簡單列出,甚至沒有合約條款,亦有承辦商在報價單上只有總金額一項。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勿隨便委託承辦商,要貨比三家,詳細查詢和比較報價才作選擇。
測試的單位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屬兩房一廳一廚一廁間隔,工程包括全屋清拆、鋪砌牆磚、地磚、訂做傢俬、更換全屋的門、安裝坐廁、潔具及爐具等。消委會邀請香港樓宇檢驗學會,根據十項評分準則評審報價單,包括是否「詳細列出各項工程」、「各項工程數量」、「各項工程單價」、「分項合計」、「工程總計」、「人工/物料收費計算方式」、「付款方式」、「合約條款」、「工期」及「列出保險費計算方式」,滿足一項得1分,以10分為滿分。
結果發現11間承辦商平均得分僅為5.5分,表現最差的兩間分別只得1分及2分。評分最低的一間只有提供工程總計,並表示如需提供詳細分項報價,需先收取2,000元,如落實光顧後才可在工程費內扣除;只獲2分的承辦商則只提供WhatsApp報價,內容以簡體字撰寫,列出各項工程名稱及工程總計收費,同樣沒有列明分項報價,但消委會無公開有關承辦商的名稱。
消委會今次首以神秘顧客身份實測,該會指行內已有不少標準合約藍本可參考,香港測量師學會及香港樓宇檢驗學會等亦有共同制訂裝修指引,提醒消費者在報價和簽訂合約前,須向承辦商索取工程合約條款與細則,包括工程開始日、完工日及定義、可能影響進度的情況、後加工程的詳情及收費標準、付款方式、完工期,以至保養期的條款及細節等,避免口頭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