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市民曾失業 職工盟促設援助

兩成市民曾失業 職工盟促設援助

【本報訊】疫情嚴重打擊本港經濟,多個行業出現裁員潮。職工盟調查發現近兩成受訪者曾失業,另有82.6%人開工不足,逾七成人失業或開工不足持續超過半年。職工盟認為失業問題嚴峻,促政府盡快設立臨時失業援助。

職工盟9至10月以問卷訪問281位來自航空、旅遊、運輸及美容等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的打工仔,發現17.4%受訪者疫情間曾失業,當中32.7%人為家庭唯一經濟支柱;82.6%受訪者曾開工不足,當中72.6%受失業或開工不足影響逾半年。問卷亦調查受訪者對政府失業或就業不足支援政策的意見,90.1%受訪者對此表示不滿。62.6%受訪者稱有需要申請綜援,惟當中逾65%稱個人儲蓄或家人資產超出上限,不符申請資格。

靠積蓄養六口家 女工痛哭

今年3月被富臨集團逼放無薪假至今的朱女士,須與做地盤散工的丈夫,合力照顧兩名仍在學女兒及兩名患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朱女士指夫婦疫情前月入約3萬元,惟疫情嚴重打擊兩人生計,朱女士又因家庭積蓄超出六人家庭的5萬元資產上限,無法申請失業綜援。她受訪時一度落淚痛哭,指積蓄終有花光的一天,對未來感徬徨。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表示,現行綜援制度無法保障受疫情而失業或開工不足的市民,「以往(政府)叫你積蓄,𠵱家就因為你有儲錢而罰返你,咁樣公道咩?」她指今年9月失業綜援個案約有19,000宗,較1月時增加約6,400宗,同期失業或開工不足人數更大增23萬人。

吳續稱,問卷中有94.7%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設立失業援助金,提供財政支援。她建議政府可將有關津貼額訂在僱員原先收入的80%,以每月1.6萬元或每日535元為上限。她估計若30萬人申領有關補助,平均每人領取四個月、每月1.5萬元的話,所涉款項僅180億元,比政府「明益商家」、耗費800億元公帑的保就業計劃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