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BMX單車的,必定追求眩目花招,玩公路及山地單車的,則享受飛馳的快感。但有款叫lowrider的單車,其體形又大又重,亦無法轉波,在人多車多的香港街道行駛,真有點搵自己笨。這班大男孩車主直認,貪圖的是其浮誇華麗的造型帶來的虛榮感。
這個晚上,一班lowrider單車愛好者聚在油麻地單車店DJ BMX Workshop,準備出發夜遊。他們的lowrider單車車架用上非金即銀的麻花捲,金或粉色的車輪、絨面單車凳、龍頭小喇叭,還有各種浮誇奪目的裝飾,蔚為奇觀,不時引起旁人好奇的目光。可是騎上車,卻未必舒適,因為lowrider單車,體形又大又重,亦不可轉波。
LowBiker HK會長謝智勇(Tim)說:「車友們看重的,主要是個人化的改裝及外觀設計。」各人都會根據喜好,為單車加上不同配件及裝飾,所以每台單車都是獨一無二的,亦代表了車主個性。Tim的愛車約九年前購入,因應需要及喜好逐步改裝,才變成目前的模樣。
其實lowrider單車並非一味得個靚字,背後也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約四、五十年代,墨西哥裔美國人大肆改裝價錢便宜的舊汽車,甚至取飛機零件改裝私家車,把車盤放至極低,並在車身加上手繪圖案,有些黑幫更透過這些車子做出高難度動作,宣示勢力。當年也流行哈利電單車,那個超低盤坐椅,就係型。有些小孩覺得有趣,就去工場拾走一些零件改裝自己的單車,這lowrider私家車風潮,就發展到單車上來了。
70後車友Joe說,九十年代他已經迷上hiphop文化,不時在hiphop音樂的影片中看到lowrider,覺得有型好玩,於是開始鑽研lowrider文化。 卅多歲的車友排骨仔就最愛改裝的過程,很多配件未必適合直接安裝,不少配件甚至要特別訂做,車價由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我份人好貪心,你見有些車降到好低的,踩起來好辛苦,但又好有型,所以我做了些裝置,影相想有型時可以調低,踩時可以升高踩,高又得低又得,反映出我貪心的性格。」所以看着部車,就是車主個性的顯現。他們的lowrider單車都是五十至七十年代流行的款式,因此出巡時,不時勾起路過長輩的童年回憶,兩代人就此打開話匣子,二十出頭的Haky說:「一些六、七十歲的長輩會說你的單車很有趣,哪裏買的,多少錢,因為這是他們小時候見過的單車款式,只不過未必說得出名字來,這種交流頗有趣。」
香港人口密集,馬路繁忙,踩lowrider單車的確不便,可是這班車友卻樂在其中。Tim說:「最大樂趣是一大班同好聚在一起。」大家因興趣而相聚,嘻哈造型下,大概難以猜到他們當中有廚師、假牙工藝師、地產從業員等等。雖然白天職業不同,但晚上因為興趣走在一起,談談大家的單車,為繁忙的生活添上一點樂趣,也是一件樂事。
採訪、攝影:果籽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