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statin)是病人用以降低膽固醇、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藥物,一直被指會引起副作用。但英國倫敦皇家學院的研究發現,這些副作用部份可能是因「反安慰劑效應」、即病人服藥時預期會出現不良反應的想法引致。
據統計,有近五分一服用他汀的病人因出現暈眩、肌肉痛、關節痛和作嘔等不良反應而停藥。研究人員招募了60名停藥病人,給予他們四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四瓶看似他汀的安慰劑和四個代表不服藥的空瓶,在一年內輪流使用,以分數記錄他們出現副作用的程度。
結果顯示,服用他汀的副作用平均分數為16.3,安慰劑為15.4,兩者相距不大,而不服藥的分數為8。在所有測試者共71次停藥中,有31次來自服用安慰劑的病人,40次為服他汀的病人。另外,受測試者報稱出現嚴重副作用,有90%都是在服安慰劑時,有24人稱無法忍受而停藥至少一個月。
有份資助研究的英國心臟基金會醫學總監薩馬尼表示,這研究出色之處是個人化,病人首次能看到他汀不是副作用的根源,而是他們服藥的行為。有30名參與者半年後就重新服用他汀,另外四人有同樣計劃。
英國廣播公司/《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