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共和黨在幾個州進行的法律訴訟失利,特朗普落敗應已是難以避免的事。在香港及台灣,這次因為美國大選造成了頗明顯的分化,在各個言論平台都出現了「侵粉」與「反侵」之間的激烈爭辯,甚至淪為互相攻訐。
過去兩年多,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明顯更具鷹派色彩,加上美國國會中對香港、台灣及新疆問題表達關注的議員越來越多,自然能獲得港台各界叫好。這種對特朗普的認同與支持,難免滲入了被害者的情緒與盼望。
香港人期望美國持續對華施壓,希望從而可減輕香港面對的壓力,又可以為香港人消消氣。台灣那邊有很多人突然間重燃了40年來從未有過的希望,有機會重新走進國際舞台;其因為民主化成熟而確立起來的獨立政治人格,也渴望得到國際認同。因此,港台兩地不少民眾和意見領袖都變成了侵粉,一股腦兒在這次大選中押注特朗普。
不能否認,如果從中短期來看,特朗普勝選連任對港台似乎都有好處。他的對手拜登也似乎太平庸,太難推測,也難以令人有信心。
過去三年多,特朗普領導下美國社會變得更分化,美國社會的制度互信基礎,也被他那種具煽動性的作風進一步破壞。有人認為這樣的破壞有助於揭露美國傳統精英及既得利益階層的虛偽,也把美國傳媒及政界的短視及偏頗暴露。事實是否如此,當然仍有待更深入的探討。從這次選戰激發起來的對立及爭議,也不能不承認,傳統精英及政界的公信力的確在淪喪。甚至是各種媒體也一再失態,對甚麼可以上線進行篩選及過濾。但特朗普的作風,也同時破壞了美國社會的民主及自由基礎,令原本已經頗為分化的社會進一步分化,以致一些理性元素也受到損害。香港人必須明白,很多美國選民在這次大選放棄特朗普,是擔心如果繼續讓這種風氣持續多四年,可能會對美國社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
香港人面對強權打壓的無奈可以理解,因而把太多寄望放在他身上。一旦他真的敗選,除了令人憂慮美國對華政策及對港支持會否有變,香港人在面對國安法的壓迫及議會無可作為的情況下,可能也難免會感到更絕望。
這次在港台兩地出現的「侵粉」與「反侵」爭持,確實有太多不理性元素,有太多只建基於主觀願望的虛想(Wishful Thinking)。香港人應當接受美國人的選擇,然後看看如何應對新政府,令他們繼續留意香港的情況及港人的訴求。只希望各界能冷靜面對大選結果,然後思考一下如何應對,更希望這不會造成香港社會的進一步分化。
未來四年,美國無論是誰人當總統,仍會是十分混亂而分化的。不過我們應該明白美國及民主世界的政策不是繫於個人。他們從來不需要以高舉某某領導人的永遠正確及偉大來作為內政及對外事務的依據。中共這些年來的戰狼外交,以霸凌態度來面對周邊小國及西方部份國家,其實正在不斷樹敵,也引起了全球的警覺及不滿。因此,就算特朗普落敗,也不見得美國或西方社會因而會大幅調整正在逐漸成形的對華強硬策略。
大家還應對民主制度的生命力有信心。縱然有問題,縱然今次連美國的精英也有些失態,但在民主制度下,自我療傷及完善的能力還是比強權機制好上很多倍的。這不正是大家多年來堅持爭取民主的主要原因嗎?無論情況有多困難,繼續爭取仍然是合理的、正義的、被承諾了的。不要因為美國大選結果而影響了我們的信念及動搖我們的堅持!香港的前路首先還是得由香港人自己走下去。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