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來香港人關心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會用一連幾篇文章來探討美中角力。
曾幾何時,中共官宣及民間都以「美帝」來稱呼美國,它代表了大英帝國崩潰後的新帝國主義,是經常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1979年中共官方不再以「美帝」作政治修辭,但實際他們對美國的看法,從來沒有改變。中共新國師強世功說,當今時代的全球化是「單一世界帝國的1.0版,是從大英帝國到美利堅帝國所共同塑造的世界帝國模式」。但他同時指出英美帝國正在從內部「瓦解」,因為「有着無法解決的三大困境:經濟自由化帶來的日益加深的不平等,政治自由化帶來治理失效,以及文化自由化帶來的墮落、虛無」。更重要是強世功指出美帝受到來自「俄羅斯的抵抗與中國的競爭」的外部攻擊,而這是一場「爭奪世界帝國首都中心的鬥爭」。
中共視中美角力為強權帝國較量,2012年美國學術界提出太平洋地區衝突,會否成為修昔底德陷阱,這理論認為中國這新興強權和美國這當下強權之間的競爭最後會導致戰爭,猶如昔日的雅典與斯巴達。之後習近平2015年訪美時回應指要避免這陷阱,提出要正確判斷彼此的戰略意圖,不要出現誤判。當前北京與華府的關係迅速惡化,美國自由派及民主黨人傾向認為是特朗普蠻幹作風,但我更相信是美國對中共帝國的戰略意圖在特朗普上任前已經有了新看法:習近平在發動新冷戰!2018年白宮國安策略報告正式定性中共是「戰略競爭者」,並且得到朝野認同。而2019年的香港問題令美國朝野再一次確認中共的戰略意圖是要同西方對抗。
但美國即使認清了中共戰略意圖,它自己的戰略目標卻模糊不清,這是自1991年以來,美國打完了漫長的冷戰並取得勝利後,所展現出來的迷失狀態。以至空有美軍超級武力,外交成就卻一塌糊塗。美國最受歡迎的歷史及政治學者Niall Ferguson一針見血,指美帝三大缺失,不是強世功亂吹那三大弊病,而是人力不足、經濟力不足及最致命的專注力不足,這源於美國是一個「自我否定的帝國」。美國精英普遍認為帝國主義是壞東西,也無視美軍基地遍全球,在世界各地駐軍這現實,拒絕承認美國事實上是一個帝國。Niall Ferguson狠批這個「自我否定的帝國」,決定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時,常犯上兩個錯誤。第一,對非軍事層面的資源投入過少。 更嚴重的是第二點,不切實際地試圖在極短時間內要求他國進行經濟和政治轉型。美國干涉行動變了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水平:缺乏連續性、缺乏外交策略也缺乏成效。
根據五中全會討論,習近平的稱霸戰略視野是到2035,他還有15年去執行,那時美國可能已經歷三任總統的變動,再加上欠專注力,一時視普京為大敵,一時又改為中共,不知何時又變回普京或金仔。美國需要界定清楚同中共的「戰略競爭者」關係中,戰略所指為何,甚麼領域需要強硬對抗?而對抗的目標及判斷成敗標準是甚麼?由於拜登競選時在這方面的論述不多,這才令人有所懷疑。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