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亞太多國簽定RCEP,台灣被排除在外,台灣商界擔心出口受打擊。經濟專家指出,RCEP對台灣出口不利,但不至於去到「核彈級的衝擊」,因台灣向東盟出口的72%產品早已享有零關稅,但認為台灣應該努力發展「不怕關稅的產品」,如醫療器材及藥品,同時爭取進入CPTPP,抵銷RCEP的影響。另外,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昨揭露,RCEP形成之初,台灣尋求加入,但中國暗地鼓勵香港參與,企圖以「一國兩制」模式阻撓台灣加入。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汽機車零配件、食品加工、農產品等一向面臨關稅,部份高達20%。在RCEP下,大陸及日韓三方勢彼此降稅,不利台灣產品出口到東北亞市場。這不至於去到「核彈級的衝擊」,但至少還是有「手榴彈的威力」。他表示,台灣對東盟國家出口商品零關稅的比例已超過72%,且大部份資訊、通訊產品更享受零關稅,可以說「有沒有FTA(自由貿易協議)都沒差別。」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昨稱,石化、紡織上游業者受到影響較大,指台灣未來將朝兩大方面努力,致力爭取加入CPTPP是其一。李淳稱,台灣加入RCEP應無望,若能夠加入CPTPP,能夠有效抵銷衝擊。
至於RCEP對東盟的意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張家松認為,踏入後疫情時代,亞洲經濟復蘇刻不容緩,東盟國家也藉由簽署RCEP,向中美雙方釋出訊號:「不論你準備好沒,我們都準備好要當你的夥伴。」即使美國在RCEP及CPTPP缺席,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亞洲國家在經濟上必然與大陸保持合作,並在政治、外交、軍事倚靠美國,才能獲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