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持有放債人牌照俗稱財仔的公司,本港數量逾2,000間,安信信貸是行內具規模又賺到錢的本地三大消費信貸公司之一,但在當前經濟低迷下卻仍然放售,似乎頗為奇怪。綜合分析原因可能有二,其一為當中有私募基金股東,要到期贖回基金,「拖售權」安排下其他股東也一齊放售;另一講法與中資股東近年調整策略,迴避涉足較敏感如財仔業務有關。
消息稱,安信放售與美資私募基金股東York Capital,已到達贖回期有關,目前基金已延期一年配合放售,由於股東之間有「拖售權」協議,故一致行動放售安信。
不過另一說法指出,早6、7年前由於全球流動資金暢旺,央企國企在投資回報率吸引下,均活躍收購境外不同類型業務,但近幾年央企已自行收緊投資風險策略,迴避涉足「阿爺」未必喜歡的個別敏感行業,如財仔或網貸等高風險領域。
香港信貸(1273)行政總裁謝培道(圖)表示,財務公司是否放售,除了收益因素外,亦與母公司股東不同考量有關,如可能有外資股東想作環球資金調配,故放售本港業務,安信情況屬個別案例,「睇唔到行業有一個好大併購潮趨勢」。
多年來,安信經歷數次易手。該公司1977年由泰國華僑卜蜂集團謝國民家族成立,2004年6月,渣打集團(2888)以9.8億元對其全面收購。十年後於2014年底,渣打向中旅金控牽頭、澳洲金融機構Pepper及美資York Capital組成財團出售安信;中旅金控為央企中國旅遊集團旗下公司,故紅色資本令當年收購甚為矚目,中旅金控更計劃收購後3年內整體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