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施政報告宣佈放寬首置買家的樓按成數,800萬元樓價最多可按九成,1,000萬元樓價最多可按八成。政府放寬樓按,表面上是方便首期不足的買家置業,實質明顯是托市,避免樓價大幅下滑、兩三年前以高價認購樓花的買家被迫撻定離場,進一步拖低樓市。
筆者早前已撰文,指內地地產商擾亂香港樓市秩序,在2016至2019年期間,以超過1.3萬元呎價投得多幅啟德住宅地,鴨脷洲住宅地呎價更高達2.2萬元,直接間接令住宅物業售價飆升。之後內地地產商因資金不足,無以為繼,要把土地轉售,甚至撻定離場。
自從去年6月出現反修例示威,今年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香港經濟連續五季錄得按年負增長,失業率由原先的2.8%升至6.4%,本地樓市已像洩了氣的氣球,住宅樓價慢慢向下調整,工商物業及地舖價格急跌,個別商舖售價更急跌八、九成之多。金管局為了救市,在今年8月放寬非住宅物業按揭,由原先四成上調至五成,仍無法遏止跌勢。
至於住宅物業,去年10月林鄭放寬樓按後,樓價一度回升,個別業主即時調高樓價,亦有首置買家願意追價入市。但隨着全球疫情惡化,經濟復蘇無期,大量家庭準備賣樓移民,樓價趨勢始終向下,很難再回升至2019年6月的歷史高位。
隨着樓價下滑,不少在2017年至2019年以高價認購遠期樓花的買家,臨近收樓時發覺銀行估價不足,向發展商申請二按又要支付5厘或以上的息率,供樓負擔大增。政府放寬住宅樓按,正好幫助這批首期不足,要倚靠發展商二按的樓花買家,可以減輕他們的供樓壓力,避免有更多買家因為資金或收入不足而撻定離場。
若然政府是有心協助首置人士「上車」,又怎會把九成樓按的樓價一下子由400萬元調高一倍至800萬元、八成樓按由600萬元調高至1,000萬元?樓價800萬元至1,000萬元的物業,要貸款720萬至800萬元,又是否適合首置人士購買?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