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於2016年開放二孩政策,可是去年出生人口卻跌破1,500萬,出生率1.048%,創中共建國以來的歷史新低。對上一次中國面對如此低出生情況,已是1958年至1962年大饑荒時期,當年出生人口持續每年不足1,500萬,但由於當時總人口因饑荒死亡而劇減,因此出生率較現時高。
中國近幾十年來經歷了三次人口急增及三次人口急跌時期。首次人口急增是國共內戰完結後,即1949年至1959年,每年出生人口維持在2,000萬以上;第二次急增是中國大饑荒完結後10年,當時出生率升至4%以上,每年出生人口在2,500萬至3,000萬之間;而第三次人口急增,亦是最後一次,就在80年代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直至六四之前,每年出生人口均在2,000萬至2,500萬之間。有趣的是,一孩政策就在1979年推行,但無阻當時的生育高峯。
至於三次出生人口急跌,頭兩次分別出現在中國大饑荒(1958-62)及文化大革命(1966-76)期間,每年出生人口都跌至2,000萬以下,饑荒期間更在1,500萬以下;而第三次出生人口急跌,正正是習近平治下的今天。雖然2016年二孩政策令出生人口短暫回升,但是中國大國崛起,一帶一路、戰狼外交等近年強政勵治,並沒有鼓勵中國人多生育,反而創下中共黨史出生率新低。
回看歷史,生育多寡絕對與國家經濟和社會前景有直接關係。2020年中國經歷世紀疫情,就算大規模封城、逼令各人留家,始乎都無法孕育新生命,反而解封之後,各省各市都傳出離婚率急增的新聞。今年中國出生率雖尚未公佈,但不見得有回升迹象。
在剛過去的十四五規劃,中共對於低生育率明顯急了,公佈國家人口政策亦首次沒有提及「計劃生育」一詞,反而提出「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表明要降低生育和養育孩子的成本。因為若保持現時較美國更低的總和生育率,6年後左右,即2027年,中國整體人口將首次出現負增長,2065年的人口更會減至1990年水平。
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