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活在泡沫裏的梵高

詠物誌●活在泡沫裏的梵高

沉澱一年多,我想是時候寫寫他了。

去年深秋,外國藝壇零星傳來一位年輕藝術家殞落的消息,35歲的王俊傑 (Matthew Wong)在加拿大家中自殺了。轉載的人都專家上身,用「天才」、「畫壇新星」來形容他(有認真看過他作品嗎?),悲天憫人的述說他自學成才有多難得、離去是畫壇多大損失云云。但王俊傑的藝術家好友Jonas Wood就一針見血的點出:「他是現代的梵高。」

梵高代表甚麼?是「死後成名」界的經典KOL。

潦倒的梵高生前只賣過一幅畫,但他離去130年後,連非洲的廁所板都印上他的向日葵,其悲劇被無間而極致地消費。Wood的預言亦瞬即應驗,今年6月,王俊傑的一幅油畫《The Realm of Appearances》在紐約蘇富比的「當代藝術晚拍」以 180 萬美元(約1,404萬港元)成交,較估價高出22倍;上月他另一幅作品《Shangri-La》更以破畫家身價紀錄的447萬美元(約3,486萬港元)落槌,13位準買家如獵鷹守候,有些連出價的機會都沒有。外國傳媒引述一位藝術顧問的言論最諷刺:「我客戶說會付任何代價搶到王的作品,得不到他會心臟病發。」

由寂寂無聞,到身價千萬,生與死的距離有多遠,觀照出人間善惡的距離有多遠……

自小患病被歧視 斑斕色彩顯孤獨

王俊傑至少在紐約和香港分別開過個展,他的畫途似乎比梵高平坦,其實不然。2014年,Matthew主動在面書結識我,之後我們透過文字有不少互動和交流,我也曾到過他中山的畫室探望。除了抑鬱症和自閉症,Matthew自小便發現患神經內科疾病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那是一種嚴重的抽動性疾病,患者肢體包括頭、手、腳及眼睛等會突然不規則抽搐,不自主的怪叫,在公眾場所經常引來歧視眼光。

Matthew最初的作品用色都很沉重,慢慢畫功變得成熟,色彩越斑斕代表他越孤獨,我沒有聽他向我提起別人的讚美,倒記得他給我的留言中有這揪心一句:「在生活中我遇上無數次被嘲笑、拒絕或無視。最好,我還是活在自己的泡沫裏。」(Been laughed at, rejected or just plain ignored too many times in life. Best I just keep to my own bubble.)

不止一次,他在面書留下遺言疑似要解脫,有次嚇得我凌晨苦苦找他,差點去報警。過了幾天,他歉疚地傳訊息來報平安,我知道他活得很痛苦。

身體不自主難上街 傘運作畫未公開

2014年9月雨傘運動紅紅火火,我請Matthew把內心想法化成畫作,替他刊登於報紙,他當時很快就畫了兩幅畫,還很雀躍的用英文記下心情,大致內容:「我在天水圍郊區的村屋,周圍幾乎沒有聲音,但遠離混亂而正在焚燒中的城市不過半小時車程……我很想用相機記錄一切,但最終無法邁出那步。從孩提時起,我就被診斷有妥瑞症,身體不由自主,估計執法人員(警察)不會意識到我有病,或會咬定我是吸了毒,所以我還是不宜走上街頭。但凌晨1點,我還是渴望畫些東西來描述內心,同時反映不僅在香港,甚至世界上動盪不安的地方正在發生的暴力事件,人與人之間的不幸誤會,導致不必要的流血。」

Matthew傳來淡紅色的畫,他說色調是暮色天空中看到的預兆。畫面是猶如崩解狀態的空間卻有一棵屹立的樹,那是自己的心。基於某些原因,這畫最後沒有展示,如今時局,我覺得Matthew會希望我把之公開警世。

Matthew在距離他第二次個展前不夠一個月選擇離開,我想起同樣英年早逝的俄裔法國畫家Nicolas de Stael,懷才不遇是遺憾,但成名也是一種不能承受的重。

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