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會成了分化撚? - 林夕

我怎麼會成了分化撚? - 林夕

首先交代一下,撚字古時通拈花之拈,文雅至極。其次,續昨文。話說本欄「早知有今日」以及「給梁家傑的道歉信」見報後,眼見網友留言花開兩端,忍不住要破例回應。

第一種留言說「泛民貪小利自私怕死鬼鼠……自取其辱是必然結果」,好想為文章助拳,昨天已聲明,從沒嚴厲批評過民主派,也並非全盤否定議會功能,就是拉布點人頭,曠日持久,終難奏效。最有效的可惜不是在議會內,而是在街頭戰線,議員身分雖然一樣照吃催淚彈,但在警署裏面幫助被捕者,比一般律師少受些惡氣,實在有夠諷刺。

另一種留言比罵泛民「自取其辱」更激烈,有一炮想發向我個人,如果這裏的讀者都是廣義的民主派,被真香港人罵,連「冚家產」也不足以形容我。唉,如此用力罵,還是第一回,被小粉紅罵慣了,學杜汶澤話齋,已經well trained。個人是否會否「冚家產」事少,連留言也如此分裂事大,比有人認為我強調總辭比較遲是分化者更分化。不知何故,這三個字又在留言區消失了。那位讀友改為理性的發問:「你不覺得自己正在配合中央行動,積極地分裂泛民嗎?相煎何太急?!」好問題,也正是很想討論的課題。

首先,理性地批評一下就是梁家傑口中「同路人」「相煎」的話,那麼相煎早在民主派內部展開,這是公開的秘密。總辭之遲與早,在國際線效果分別可能不大,但在中共出手前每一次行動不接受委任,就不用產生內部矛盾,這是為對手提供子彈。民主黨提出用民調去解決,結果贊成與反對票數接近;喂喂喂,我提出總辭就是分化,中了中共的計,就是「鬼」,民主黨用「如此民調」分出正反兩方,豈不是最大的分化行動? 一開始總辭,陳志全、朱凱廸等人就不必離隊,現在總辭人數起碼多幾個人頭,輸人不輸陣也接受不了用民調結果決定集體去留,難道他們又是分化鬼?有不同看法而講出來不表示分化,勉強融合,跟中央強調要和諧沒什麼分別。

若以DQ議員為理由總辭,早在梁天琦、梁頌恆、游蕙禎、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等等多到有遺漏者被DQ時,也可以槍口對外,提出總辭。現在帶着被委任的原罪,等待中央跟之前一樣橫行的手法DQ,才會令支持者更加分裂。因為提出總辭者不只我一人,還有「如此民調」調查出來反對延任的民主派支持者。所以,我怎麼會成為分化撚呢?這並不是為個人鳴冤,是為民間對民主派因總辭之爭而分裂到上檯面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