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是一個很會見風轉舵的政黨。11月11日召開的中常會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一再辯稱,民進黨跟美國民主黨關係相當友好,沒有「押錯寶」的問題。蔡英文急於辯解,主要是因為台灣人一般相信在美國總統大選前,民進黨一直押注特朗普連任,但是結果並不如意,這也讓民進黨的支持度一下子掉了4到5個百分點。
那就先來看蔡英文怎麼辯解吧!她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說,2016年美國大選之後,民進黨已是執政黨,美國還是奧巴馬政府,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才上任,在那段重叠期,民進黨跟當時的奧巴馬政府有很好的溝通,和各部門、個別層級的人溝通也都很順利。
蔡英文還特別強調,「2015年我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白宮的總統候選人,當時是奧巴馬政府」,「可見,民主黨政府對台灣的態度是友善的,而且也願意持續來改善對台灣種種的待遇跟關係。」
一個「總統候選人」進入白宮,是否代表整個民進黨跟民主黨的關係很好?天曉得。但是,民進黨選前一直把希望寄託在特朗普身上,相信特朗普若連任,一定會繼續對台情意相挺。到時候台灣想買甚麼武器,特朗普不會拒絕,想要甚麼高官訪台,就有怎樣的高官來台,反正蔡英文所有的外交就是對特朗普外交,台灣的外交部只要把特朗普搞定,其他國家跟台灣斷不斷交,也無所謂。
這也不能怪民進黨,民進黨在外交領域確實是最現實主義,誰能保障台灣的安全,誰就是最值得民進黨拉攏的對象,反之,則棄之如敝屣。
所以,美國大選之後,民主黨拜登看似當選,雖然特朗普還不願意承認敗選,蔡英文就急着向拜登祝賀,速度之快,連國民黨都深感訝異,直覺民進黨在外交上幾乎已經走上「有奶便是娘」的境界。
只是,「有奶便是娘」又如何?台灣在國際社會本來就是個「孤兒」,早年的台灣文學家吳濁流就寫了一本小說,稱台灣是「亞細亞的孤兒」,既然是孤兒,又何必在乎誰才是娘,只要搶先中國一步道賀,民進黨就認為先出手先贏。
問題是,先出手就必然先贏嗎?也不見得。被邀請赴民進黨中常會做主題報告的綠營大將、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就對未來台美關係走向提出警告說,過去四年台美關係發展成果必須鞏固,拜登時代的台美關係是以「特朗普時代的地板為基礎來發展」,但「不要讓特朗普的地板變成拜登的天花板」。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民進黨宣稱,特朗普是美國有史以來對台最友好的總統,既然是最友好,除非拜登對台政策會比特朗普更友好,不然特朗普的對台政策,不是會成為拜登的「天花板」嗎,怎麼還可能往上攀升呢?
就比較特朗普和拜登的政治屬性來看,特朗普是商人性格,習慣於獲取短暫的暴利,所以他在美中台關係上,採取的政策可說是「急風驟雨式」的操作,一日數變、朝令夕改也無所謂,所以在特朗普的執政下,美中台關係總是讓人摸不清方向,不知道明天特朗普又要讓天颳風或下雨。
但是,民主黨的拜登從政已經超過40年,可說是一個老牌的政客,他的出手必然有規律可循,所以對台政策還是可能比較像「和風細雨式」的操作手法,美國的中港台政策也不可能像特朗普一樣的暴起暴落,所以期待拜登的對台政策會把特朗普的政策當成地板,可能性不高。
就以大家關注的亞太政策來說,不管拜登是回頭走奧巴馬的重返亞洲、亞洲再平衡政策,或是延續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拜登只要顧好兩種政策,或是平衡兩項政策就好,他不太可能再對中國採取新的對抗政策,更不可能對中國挑起軍事衝突,所以台灣想在美中衝突中繼續求利的機會已過,民進黨想再採取聯美抗中的策略,已經時不我與。
這當然也是蔡英文在特朗普還沒認輸之前,就急於向拜登道賀之意。但是,不管是向拜登攀親帶故也好,或是輸誠也罷,民進黨期望繼續走抗中的路線,已經不現實,未來拜登政策恐怕不希望再見到一個「麻煩的製造者」。
這一點從他宣佈勝選之後,馬上就要組成一個抗疫團隊,就可以知道拜登還是會以內政為主,在美國內部疫情無解、民粹衝突的火種還在燒之前,拜登想必不要外部再有亂局讓他心煩,這才是民進黨應該謹記在心的事。
王崑義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