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個半月內將兩名教師「釘牌」,兩次均繞過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程序公義盡失。議會主席李雪英指出,調查投訴教師個案應透過近似法庭聆訊程序處理,以示對教師專業的尊重。她又慨嘆,無人能告訴教師怎樣教書才安全,「係咪教錯書就萬劫不復呢?」、「綁手綁腳嘅話點教呢?難道入到班房將自己啲校本教材收埋,剩係用教科書,剩係間書咩?」
記者:鄧力行
去年反修例風波以來,教師操守屢成焦點卻鮮見操守議會發聲。議會主席李雪英接受本報訪問說,自己亦「有問號」,惟議會職能僅限向政府提供教師操守意見、擬訂和推廣教育工作者守則,以及處理收到的投訴並向教局建議如何處理。現時投訴教師可經學校、操守議會或教育局,從數字看有關社會事件的投訴「似乎大部份都係去咗教育局」,若投訴不經議會,教局又無跟議會討論,「我哋係無得做」。
現時教育局會處理匿名投訴,調查過程亦不設面對面聆訊。李雪英表示,操守議會不會處理匿名投訴,投訴人必須是當事人或其家長,雙方都可在聆訊提出證據,不服裁決亦可上訴,與法庭程序分別不大。她不清楚教育局處理投訴有否上述要求,但認為這是合理要求而非「高門檻」,程序要嚴謹公道才能令人接納,「如果你個聆訊處理投訴,可以令一個人終身無咗牌照,咁一個恰當仔細嘅程序,其實都係對教育專業嘅尊重。」
身為操守議會主席,李雪英表明不適宜評論個案,但指議會有廣泛代表性,若教局處理投訴時,在保密前提下引入議會意見,或可增加中立性和公信力。她自言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稱議會已約見教育局長楊潤雄,望未來可有更好方向。
從事教育多年,李雪英認為教師言教身教是學生榜樣,要鞭策自己做到最好,但剛出道難做到最高目標,要有空間慢慢進步,「如果我教錯書,明顯地教錯書,係咪就即刻除牌、就萬劫不復呢?社會係咪無容許一個空間,畀年輕人去慢慢進步?」她說自己第一年教書和第十年教書,能力差距非常大,「咁係咪第一年嗰個就唔要?如果無咗第一年嗰個,又唔會有第十年嗰個」。
「教緊書嘅人迷茫,我自己都覺得迷茫。」李雪英苦笑稱,現已沒人能告訴教師怎樣教書才安全,「無人可以再話畀你聽,乜嘢係應該講,乜嘢係唔應該講」,但若未發生便已擔心,只會令工作受到限制,「如果真係好擔心嘅話,咁可能係時間脫離呢一行,好坦白咁講,綁手綁腳點教呢?難道學生問你問題,你唔答佢?難道入到班房,將校本教材收埋,剩係用教科書,剩係間書咩?唔通真係要去到咁嘅地步咩?」
李雪英寄語教育界,社會的確有轉變,但仍要緊守崗位,讓學生在安全愉快的環境學習,教師仍然是身教言教的榜樣,這些都不可以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