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資企業集體出現債務違約危機,其中華晨中國(1114)股東華晨汽車遭申請破產重整,華晨中國昨日跌1.9%至7.33元。同樣有國企背景的紫光集團,一筆涉及10億元人民幣的信託貸款傳因流動性問題,或發生違約;河南國有資產委員會旗下的永城煤電,亦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違約。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標普認為,永煤這類國企在行業中一般處於弱勢地位,信用狀況又不佳,影響政府救助意願。
華晨汽車在10月下旬首次發生實質性違約,卻提前劃轉股份,避免核心資產被凍結,遭市場質疑它「逃廢債」。內地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昨日顯示,汽車沖壓模具製造商格致汽車科技向華晨追責,入稟法院申請重整華晨。華晨雖未有在港上市,惟與德國豪華車廠合營「華晨寶馬」,並經在港上市的華晨中國持有合營公司25%股權,有關股權屬集團最值錢的業務。
令市場恐慌的債務違約還有永城煤電事件,公司上月剛發一款270天期的超短期融資,惟在本周二宣佈無法兌付有關本息。永煤的做法構成實質性違約,但事前全無迹象,而且永煤在出事前信用評級高達AAA級。有分析員認為,華晨汽車和永煤這些AAA級國企接二連三債務違約,會使國企信用坍塌,並令恐慌情緒蔓延至一、二級市場。
而且,一些以資本操作聞名的中資亦傳出還債困難的消息,紫光和北大方正都是其一。標普指出,一些違約國企的行業地位及信用狀況相對遜色,即使有政府幫手解決流動性問題,也很難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業務狀況,或影響政府救助的意願。
中央則繼續出招助中資擴大「水喉」,銀保監昨日表示,發佈《關於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目的為加大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股權融資支持力度,提升社會直接融資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