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主宰本港經濟發展走勢,政府統計處公佈,受惠疫情改善及金融市場暢旺等因素,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下跌3.5%,稍高於早前估計的跌3.4%;按季則反彈2.8%,並扭轉連續五個季度收縮的情況;今年首三季GDP則按年收縮7.2%。政府預期,除非本地確診再急升,或環球經濟活動突轉差,本港經濟有望在第四季輕微改善,但要重回2019年上半年水平仍需時;並修訂全年實質GDP預測至跌6.1%。
擔當本港GDP「三頭馬車」的進出口、消費及投資均錄改善。期內,貨品出口總額按年升3.9%,次季則跌2.2%;貨品進口按年揚1.8%,次季則跌6.7%。私人消費開支按年跌8.2%,較次季的跌14.2%改善;政府消費開支亦按年升7%;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跌11.1%,次季跌21.4%。政府解釋,本港經濟改善,主要由於外圍貿易環境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加快轉好、本地疫情趨穩定及金融市場活動暢旺;不過經濟活動仍然明顯低於衰退前的水平。
政府稱第三季勞工市場惡化,但有見9月疫情放緩,市場面對的壓力在季末有穩定迹象,「保就業」計劃亦提供支援作用,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次季的6.2%升至第三季的6.4%,接近16年高位;就業不足率亦微升至3.8%,為沙士後高位。政府發言人表示,次季本港經濟已見底,第三季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出口和金融服務業;但隨着疫情趨緩和,或可減輕勞工市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