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轄下主要司法機關國際法庭完成法官改選,現任的中國女法官薛捍勤及其他四名法官當選,任期九年,從明年2月開始。薛捍勤是國際法庭首名中國籍女法官,該機構自1946年成立至今,共有108名法官上任,其中僅有4名女性。
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每三年改選五名法官,法官可以連選連任,候選人必須在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同時獲得絕對多數票支持方可當選。在周三(11日)的首輪投票中,共有六名候選人票數符合條件。而在周四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薛在193個成員國中獲得155票,在安理會投票中也獲得絕對多數,成功連任。
其餘四名當選的法官分別是日本籍的岩澤雄司、德國籍的諾爾特(Georg Nolte)、斯洛伐克籍的通卡(Peter Tomka)、烏干達籍的塞布廷德(Julia Sebutinde)。
65歲的薛捍勤是國際法庭首名中國籍女法官,她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0年起先後擔任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中國駐荷蘭大使兼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代表,以及中國駐東盟大使和外交部法律顧問。她2010年首次當選國際法庭法官,是國際法院首位女性中國籍法官。
國際法院依照國際法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法律爭端,所有判決皆為終審判決、不可上訴。除獲得連任的薛捍勤外,國際法院歷史上還曾有四名來自中國的法官。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