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如願「染藍」安踏、百威同納入 恒指成份股增至52隻

美團如願「染藍」
安踏、百威同納入 恒指成份股增至52隻

【本報訊】恒指季檢結果昨日收市後出爐,美團(3690)終如市場所願「染藍」,安踏(2020)及百威(1876)亦獲納入成份股。元老級成份股太古(019)則不敵時代巨輪的轉變,悄然告別藍籌地位。今次季檢「三進一出」,令成份股數目由以往傳統的50隻增至52隻。分析指,美團染藍雖利好股價,惟市場早已憧憬此結果並率先部署,相比之下,股價落後的百威炒作空間更大。

季檢的所有變動將於12月7日生效。由於美團是同股不同權公司,故權重為上限的5%;安踏及百威分別佔0.99%及0.46%。資金昨已偷步炒美團,其中北水淨入逾11億元,該股升6.6%至305.8元。

太古染藍逾半世紀終剔出

太古被剔走,意味藍籌中仍有英資色彩的,只餘下滙控(005)。四大英資洋行之一的太古自1969年恒指成立以來,已屬成份股,染藍逾半個世紀。惟太古的成交及市值常於藍籌敬陪末席,今年以來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僅1.25億元,較同為綜合企業的長和(001)低近七成。太古昨收報43.25元,跌1.6%,市值391億元。

恒指成份股的比重亦有變動,騰訊(700)及阿里(9988)各增至上限10%及5%;計及美團及小米,「ATMX」佔大市比重達23.32%。金融股佔恒指比重再減,由45.9%跌至42%。就恒指成份股組成的檢討,恒指公司稱已向指數委員會提出初步建議,並計劃年內諮詢市場人士,料明年2月公佈有關結果。

國指維持50隻成份股,惟有9隻股份換馬,新貴包括中芯(981)、京東(9618)、阿里健康(241)、恒大(3333)、海底撈(6862)等。被剔除股份以金融股為重災區,包括中國太平(966)、中信銀行 (998)及民生銀行(1988)。

明源雲及祖龍成科指新貴

至於今年7月才面世的恒生科指成份股亦有調整,上市不足兩個月的明源雲(909)及祖龍娛樂(9990),將取代恒騰網絡(136)及網龍(777)。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若揀股以同一標準,點解美團三個月前入唔到,但現時就得?理論上美團在這段時間無大變。」他料下周繼續有投資者追入,惟開市買「蝕章」兼風險較高,「美團反應或不及百威,始終後者較爆冷及股價相對落後」。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科技股的數目及權重在恒指日趨增加,定位有機會跟科指重叠,「若未來再納入京東、網易(9999)等大型科企,兩個指數均以科技股領軍,科指的意義便將受質疑」。

恒指昨收報26156點,跌12點;國指報10545點,跌34點;成交1,514億元。金融股拖低大市,滙控及建行(939)齊跌近3%。新經濟股發威,季績勝預期的騰訊升4.3%,企上602元;京東以最高位348.4元收市,升7.9%。另外,瑞聲(2018)第三季盈利按年挫近四成,惟股價反覆升1.9%,報44.9元。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