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糖尿病日」。
每年的11月14日被指定為「世界糖尿病日」,希望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市民對糖尿病的認知和關注。自1991年開始,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和 WHO 合辦「世界糖尿病日」活動。選取這天的原因,是紀念胰島素發現者之一Frederick Banting 的誕辰。2007年開始,「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成為世衞聯合國日。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恒常提供糖尿病預防及治療資訊和計劃的平台,並且鼓勵全球各個國家聯合行動,合作面對糖尿病。
根據IDF統計,2019年全球有4.63億人患糖尿病,即每11人有1人。當中有近一半人未有明確診斷,亦未有治療。3/4糖尿病患者是中、低收入人士、1/5糖尿病患者為65歲以上。在2019年全球有4,200萬人死於糖尿病。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口號是「Nurses make the difference!」護士對慢性疾病病人非常重要。糖尿病治療,除了用藥,照顧生活細節亦是關鍵。患者要控制體重、調節飲食、護理皮膚和足部健康。患者亦要定期監察,包括量體重、血壓、快速血糖測試、視力檢查、評估足部神經感覺和脈搏等。這些都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而且護士會和患者建立長期的照顧關係,更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況和需要,亦能更早察覺病情上的微細變化。心理上,護士可以支持長期病患者士氣。診斷初期,不少患者對糖尿病存有誤解,不喜歡病患標籤。專業的解釋和關顧,意義重大。恒常而專業的照顧者,亦可以及早發現長期病患者容易出現的情緒精神病患。除了醫院和門診護士,還有社康護士,上門為長者等提供服務。院舍內護士是舍友的主要醫療照顧者。
WHO將2020年定為國際護士和助產士年,2020年也是護士之母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根據IDF數字,全球有近2,800萬護理人員,其中1,900萬為專業護士,護士佔醫療工作者59%,估計現時全球護士人手短缺,仍欠約600萬人。
在香港,護士一向非常專業。在繁忙的公立醫院,更是千手觀音,任勞任怨,希望醫管局好好珍惜,別為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士氣,破壞關係。
鄭志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