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公屋增至5.6年 房署賴駿洋邨遭徵用

輪公屋增至5.6年 房署賴駿洋邨遭徵用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平均輪候時間達歷史高位,房屋署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輪候冊申請多達26萬宗,當中一般申請者高達15.64萬宗,平均輪候時間再攀升至5.6年,創19年來新高。房署解釋,輪候時間上升主要與駿洋邨作檢疫中心及暉明邨被破壞,以致單位延誤編配有關。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認為,問題源於新建公屋供應量不足,擔心未來輪候時間或會破六年關口。

創19年來新高

房屋署昨公佈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截至今年9月底,輪候冊上有約26萬宗申請,當中一般申請者達15.64萬宗,較上季略增600宗,平均輪候時間由5.5年升至5.6年,創19年來新高,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年升至3.3年。非長者一人申請則有10.36萬宗,較上季略減300宗。

房署解釋,一般申請及長者一人申請的輪候時間上升,主要因火炭駿洋邨被徵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惡意嚴重破壞而未能如期進行編配,延長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

翻查資料,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公屋時間在1997年曾達6.6年高位,及後一度回落,惟2018年起一直在5年或以上徘徊,遠超平均3年的上樓目標。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兼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一般家庭申請及長者一人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再攀升,無可否認與駿洋邨作檢疫中心及暉明邨被破壞有關,但他認為輪候時間再創新高,最主要原因是新建公屋供應量不足,「就算如期入伙(駿洋邨),平均輪候唔會掉轉頭落返去,最多維持不變」。

招國偉續稱,近期經濟轉差及升業率上升,未必全數反映於今季的公屋輪候時間,擔心未來經濟持續下行,公屋輪候時間或會破6年關口,建議政府加快落實發展棕地。

另外,據悉房委會因應申請者在疫情下難以安排參觀單位,建議延長「白居二2019」所發出的購買資格證明書有效期,由原定今年12月29日至明年3月24日屆滿,一次性延至明年4月30日。今期白居二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所申領的提名信比率亦僅得40%,較2015年及2018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