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精神科醫生求診的病人中,如果失眠是第一,那麼無記性可能是第二常見的病徵。除了焦慮、抑鬱以至專注力失調和腦退化患者外,其實無記性這個問題於一般人也非常普遍。
最常見的無記性,可能是覺得自己很容易忘記了看過的新聞、聽過的事情,以至工作上的細節,好像讀書時代考試溫書一樣,明明細心念記那頁書的內容,但第二朝一覺醒來,裏面的內容竟有不少已忘記了。除了忘記新的事情,另外一種常見無記性的情況,便是在街上遇到某個老朋友,卻偏偏說不出他的名字,到嘴唇邊,還是說不出來,於是惟有「你好、你好、你好……」,一邊揮手,一邊繼續往前走,避免留下來交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尷尬。此外,不少朋友也會有經驗,自己忘記了某個明星的名字,雖然在腦海中可以記得關於明星的緋聞,能夠想像到她的面容,卻偏偏不能說出她的名字。其實這些記性差,不一定因為情緒病或腦退化引起,很多時候,生活太過忙碌,壓力太大,缺乏休息,也可能會引致以上情況,此外,鎮靜劑、安眠藥、酒精等,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記性,即使是晚間服用,也可能會對日間的記憶力有影響。
那到底甚麼時候記性差才要求診呢?當事人和家人可以留意除了記性差外,有沒有其他的症狀,如專注力也不足,精神難以集中,跟其他人交談時,即使少少的雜音也可能引起分心,又或看電郵文件之類時,看了兩、三行,便要從頭再看一次。此外,動力差、工作能力減退等,這些都可能顯示到有情緒病或其他跟專注力不足有關的問題,這個時候便需要作更詳細的檢查。
人過中年,記憶力自然會慢慢減退,所以有時候要弄清楚,到底是因為年紀引起的記性差,還是有更嚴重的病況,這往往需要詳細檢查和觀察。但如果記性差至連前一天午飯、晚餐吃過甚麼也不能記起的話,便應該盡早求診。此外,如果經常找不到銀包、電話,卻指摘家人或家務助理偷了的話,則顯示問題嚴重,需要盡快作詳細檢查,甚至進一步的治療。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