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吉爾吉斯在國會大選後爆發示威,時任總統熱恩別科夫辭職。筆者喜見華文世界多了相關評論。但我見有KOL撰寫評論,認為吉爾吉斯變天是中共噩夢開始,就心知中伏。
受惠於抗爭陣營的國際線游說宣傳工作,香港人的眼界比從前更面向國際,國際評論產業逐漸壯大。這趨勢本應該是正面的,但一些KOL為了增強在同溫層內的人氣,用上一點傳媒上看來的皮毛,加添一些「反共」的場面話濫竽充數。文章原本應該擴寬讀者的視野,卻反過來不過是將讀者引回毫無附加價值的情緒性發言之上。
本以為該文章至少會先談吉爾吉斯變天始末、原因、政黨、核心勢力等重要資訊,但整篇文章對以上細節都沒太多着墨,只籠統地炮轟中國一帶一路債務外交,又以該國政權不穩,來「證明」中共已窮途末路。這類文章確實能讓反共的讀者起了興奮作用,但卻無助他們認知該國真實基本局勢。
該文指「反對派往往借中共投資弊案來動員群眾,上台後便借民意提出重整債務,修改合約協議」。事實是,10月4日吉爾吉斯舉行國會大選後,親政府的團結黨(Birimdik)及我的祖國黨(Mekenim Kyrgyzstan)橫掃大多數國會議席,他們被批評有買票賄選之嫌,才觸發數十個在野政黨發起示威抗議,要求國會重選及總統下台,實情與一帶一路項目沒太大關係。雖然這助長了該國的反華情緒,但並非是次動員群眾示威的導火線。
相反,因武肺危機增加了吉爾吉斯的財政壓力,前總統熱恩別科夫在數月前兩度向中國提出債務減免。可見,向中國提出重整債務的議題,非由在野勢力來主導。
另一方面,有KOL指出,中亞國家即使是獨裁政權也只會玩平衡外交,因為大國博弈下不可能一面倒親中,否則必定倒台。雖然吉爾吉斯首任總統阿卡耶夫也是玩平衡外交,同時讓美國和俄羅斯於該國設立軍事基地,但最後因為得罪時任總理巴基耶夫等南部勢力,加上他日漸獨裁及貪腐,被群眾在2005年「鬱金香革命」推翻 。其後巴基耶夫上位,基本上繼承前朝的外交政策,但也在2010年「二次革命」中被推翻,死得更快。
相反,近年舉國體制幾乎一面倒向中國的土庫曼,政權卻穩如泰山。土庫曼逾八成貨品及九成以上天然氣出口到中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更推算中國是該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雖然土庫曼是前蘇聯國家,但兩國早在許多方面脫鈎。因此,中亞小國就算一面倒親中,也不一定會因大國博弈而倒台。
至於說一帶一路工程投資在動盪的中亞看不到出路,也不盡然。第一,中亞最近只有吉爾吉斯透過示威更替政權,而近年這國家的反華示威是家常便飯;第二,就算是立場偏右的新任代總統扎帕羅夫甫上任不久,也不得不邀請中國商務代表到該國視察政治及營商環境,以安撫他們,着力平衡民間反華情緒和國家政經現實;第三,自今年武肺爆發以來,國際貸幣基金組織曾在3月及5月向吉爾吉斯批出緊急援助紓困,反倒是中國懶理吉爾吉斯的債務減免請求,變相是IMF資助了吉爾吉斯向中國還債。
刊登在公共媒體的文章持批評政權的觀點,並非問題,但應更縝密思考,不能穿鑿附會,否則只會淪為廉價的噪音。現代人已經不多時間去學習,香港人要自強,更需要密集精準的分析而非更多「文字奶嘴」。
孫超群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