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水無懼新經濟股當災,昨斥逾100億元狂掃騰訊(700)及美團(3690),計及個別股份走資,北水昨淨流入仍達92.7億元,為10月底以來新高。雖然新經濟股獲北水力撐,惟有個別散戶或基金不問價掟貨止賺,觸發「ATMXJ」5隻股份市值僅兩日蒸發2.14萬億元。分析認為基金換馬未完,料波動及調整將持續數月。
恒生科指收報7465點,大跌496點或6.2%。阿里(9988)表現最慘,跌9.8%;美團及京東(9618)亦齊跌9%以上;小米(1810)跌8.2%;騰訊抗跌力稍強,跌7.4%。若以兩日計,美團跌勢最大,累跌近兩成;京東及阿里各累跌17%及14%。根據港股通數據,北水偷步炒今日季績放榜的騰訊,淨買近68億元;美團亦有近38億元淨買,兩者合共有逾100億元撈底。
阿里巴巴在美股初段沽壓稍減,截至昨晚10時50分,跌0.22%至265.95美元,按兌換比例換算作港股約每股257.64港元,比阿里港股昨收市價高約3.72%。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機構投資者由估值高且升勢強的新經濟股,換馬至估值平且升勢落後的舊經濟股,需時不會只有數日,「佢哋係看好舊經濟未來3至6個月嘅升勢」,加上內地反壟斷新政策推出後,板塊政策風險升溫,令不少有利潤在手的散戶先行止賺,令股份兩日內兵敗如山倒。
獨立股評人聶振邦估計,除非內地短期內再有跟進的監管措施出台,否則新經濟股再下跌空間或僅6%至8%;若美股大型科企能早日企穩,將支持本港股份向好。技術走勢上,他料騰訊在7月份的橫行區底部510元可喘定;京東在285元有支持位;惟在過去半年股價翻倍的美團,回調幅度相對較大,至230元才見支持。
內地未有放過新經濟股巨頭的迹象。前人行行長周小川加入聲討,稱科技在催生巨大動能的同時,亦給社會治理及全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行業巨頭掌握大量數據及市場份額,容易形成壟斷而導致不公平競爭。銀保監副主席梁濤亦指,金融機構正與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過程中不得將資訊科技管理責任外包;針對一些領域存在市場壟斷問題,應加強審查。
對於內地突推平台經濟反壟斷諮詢,阿里集團副總裁劉博在「雙11」記者會上稱,現時工作聚焦雙11,暫未有時間認真分析此新政策及評估影響,並指「二選一」(指電商平台要求商家與自己簽訂獨家協議)對阿里是偽命題,相信有關規定不是針對集團,而是整個行業。
在舊經濟股奮力護航下,恒指收報26226點,跌74點;國指報10541點,跌45點;成交達2,674億元,創2018年3月23日以來新高。重磅滙控(005)飆4.1%至39.25元,見逾4個月高位;中移動(941)飆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