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尚未落幕,拜登宣佈當選,特朗普密鑼緊鼓訴諸法律,鹿死誰手,最終仍由美國的憲政體制定奪。
中共官方迄今未表態,但心頭竊喜,溢於言表。不管拜登有多不好,都會好過特朗普,中共當下的心態應是如此。
假設拜登上台,對美中關係會有甚麼深遠影響?拜登上台後,不可能急於處理美中關係,他面對的難題多多,容不得他大手大腳,這是其一;美國國策已大定,拜登能做的,惟有微調而已,這是其二。
因為選舉,拜登集團被指控舞弊,亨特拜登的財色醜聞涉及拜登本人,可能遭到司法部門與媒體的追究,拜登要如何閃避,如何向國民交代,在在考驗他的應對之策,他將好唔得閒。
其次,選舉導致美國社會嚴重撕裂,兩黨從未如此勢不兩立,基層民眾也從未如此撕裂,傳媒一面倒,已近違背新聞倫理。拜登為處理如亂麻般的社會,已經夠頭痛,他又誓言做一個「全民信任的總統」,要「團結治療美國」,這是擺在他面前的最大難題。
再次,美國當前疫情嚴重,拜登已超前成立應對疫情小組,準備上任後先做出成績,以安民心。近日輝瑞宣佈成功研發新藥,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疫情,還有待觀察,但這份功勞算不到拜登頭上。如拜登上台,疫情仍是他要面對的困擾。
再次,疫情前景未明,經濟仍有再遭打擊的可能。特朗普在任時,有經濟V形反彈百分之三十的佳績,若到拜登手上又大幅下滑,他也會相當狼狽,因此,集中精力挽救經濟,也應在議事日程前列。
最後,這才輪到美國的對外關係。特朗普手上,與盟國關係緊張,急待修復,亞洲的日本﹑印度小北約,以及東盟各國,圍堵中國之勢也都在半途,只有金磚五國叫做穩定,外交上急需處理的要務多如牛毛。這方面又取決於拜登對美中關係的定位,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鹵莽行事。
綜上所述,處理美中關係,拜登可能採取的第一個策略,首先可能是慢,慢的意思是短時間內按下不表。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固然不是拜登可全盤接受的,但要改起來牽動太大,需要深思熟慮作全面和長遠的思考。美國民意百分之七十反共,很多抗中法案都是兩黨共識,貿然動手術,只會失血過多。因此,拜登採取的基本態度,將是放慢來做,先穩住大局,再作道理。
拜登可能採取的第二個策略,可能是輕,輕的意思是不動大原則,不作徹底全盤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只做一點小修小補,而且這種小修小補要充份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不是符合中國的利益。他曾提及要取消對華高關稅,但取消高關稅涉及美國經濟利益,先要說服美國公眾,不可能驟然大改動。高科技、學術、軍事等方面的脫鈎勢難逆轉,外交上會有接觸渠道,但短期內不可能有實質突破。
拜登採取的第三個策略,可能是拖,拖的意思能押後就押後。奧巴馬時代對中共的綏靖政策,已被現實證明失敗,而特朗普的大手術戰略,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如此大起大落,留下深遠尖銳的積怨。中共正大肆宣傳抗美援朝,準備打仗,大陸民族主義高漲,兩國敵意升溫,即使拜登有意與中共修好,也必然如履薄冰,既要顧及國家顏面,又要顧及盟國的處境和態度。美中關係固然重要,但要服從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因此拖也將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近日《紐約時報》中文版有長文預測拜登時代的美中關係,又有大陸美國問題專家對美中關係的發展作出推測,大多數的意見都相當審慎。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在人權問題上可能更有原則、更強硬,在對抗中國的全球議程上更有一以貫之的戰略。這也是為甚麼拜登宣稱勝選後,中共遲遲沒有表態的理由。
美中關係正來到十字路口,中共擺出對抗姿態,美國若欲修好,須慬防示人以弱,這也是拜登為難的地方,因此採取慢,輕,拖的策略,應該會是他的權宜之計。
方圓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