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圍城一役是反送中運動以來最激烈的攻防戰,去年11月11日,理大成為示威者堵塞港九要道紅磡海底隧道的重要據點,至17日被警方重重包圍,最後於29日正式解封。激戰過後,校園滿目瘡痍,一片頹垣敗瓦。如今一年過去,已經復課的理大看似回復正常,但殘餘的灰燼和裂痕,仍然留住了理大圍城時的風風火火。
理大去年11月17日上午起成為主要戰場,至18日清晨,有速龍嘗試從A Core直衝入校園正門,示威者不斷在長樓梯拋擲和燃燒雜物,現場傳出多次爆炸聲響。如今,A Core長樓梯、尖東橋的天花板和地面仍可見明顯的煙熏系痕迹。
整個校園受損最嚴重的地方不是激戰連連的理大西側,而是祁廉桐游泳池。一年過後,滿佈裂痕和煙熏痕迹的泳池,至今仍在復修,尚未開放予理大學生和教職員使用。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鄭其浩說,示威者當時在已被放水的泳池旁練習投擲汽油彈,泳池多次燃起熊熊烈火,底部燒成多處焦黑。泳池復修需時,「可能仲有好多殘餘化學物質,要過一定安全準則先可以開返」。
另一示威者較常聚集的地方是邵逸夫樓。理大圍城長達12日,示威者早期多往當時名為「抗爭飯堂」的學生飯堂進食,並在體育館休息。當時由於積聚多日的廚餘和垃圾無人清理,衞生情況極為惡劣,現時已恢復正常運作。但邵逸夫樓中的數部自動售賣機仍未修復,鄭其浩說,至圍城尾聲時,由於廚房已再無人為示威者煮食,仍然留守理大的示威者只好打破邵逸夫樓的7-11便利店玻璃和自動售賣機,拿取食物「醫肚」,學生會亦正與有關公司交涉賠償事宜。
當時有過百示威者游繩登上「家長車」逃亡的 Z Core行人天橋,至今仍被封鎖,校方亦特設保安站崗,阻止任何人使用天橋。鄭其浩說,校方認為天橋需通過安全測量才會重新開放,惟至今未有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