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電的燃料費均屬實報實銷,要用戶全數承擔。明年港燈每度電的燃料費減7.4仙,中電卻只能減2.7仙,減幅只及港燈36%,因為兩電購買天然氣成本差一大截。港燈在國際採購的天然氣,今年每千兆焦耳估計價格是53.7元,令燃料費有較大減價空間;但中電主要從中國大陸輸入「西氣東輸」天然氣,今年每千兆焦耳估計價格高達84.1元,較港燈貴56%。
中電簽訂的西氣東輸合約由2013年起計長達20年,拖累用戶「硬食」貴價天然氣。根據中電提交文件,今年購買天然氣耗費110億元,佔發電燃料成本79.4%,每千兆焦耳估計價格高達84.1元,較港燈貴56%。隨住日後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燃料費負擔將更重。明年燃料費反映採購成本不同,中電每度電燃料費0.281元,港燈僅0.174元,只是中電61.9%。
中電為令明年每度電燃料費減2.7仙,動用2.17億元「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儲備,否則每度電燃料費僅能減2仙。此外,中電電費穩定基金消耗近八億元,抵銷大部份基本電費升幅。
換言之,今次中電消耗約10億元儲備才令明年電費凍結,但明年底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僅餘3,500萬元,電費穩定基金僅餘7.28億元,當儲備乾塘,日後要凍結電費升幅勢必更難。港燈情況亦不樂觀,明年底電費穩定基金及燃料價格調整條款賬各有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