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果大致確定,縱然爭取連任的總統特朗普仍然拒絕承認落敗,並以「選舉舞弊」等理由準備訴諸法庭。然而其陣營至今仍未能展示足夠證據支持其說法,現階段看來法庭能對他作出甚麼有利判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加上今次特朗普在幾個關鍵州落敗,與2000年勝負繫於佛羅里達一州不同,如無意外,拜登將成為下任美國總統。
拜登憑藉因抗疫失敗而高漲的反特朗普情緒拿下了破紀錄的逾7,500萬普選票,卻只是小勝,因為特朗普的得票同樣因投票率高升而大幅增長至逾7,000萬,比四年前多了700萬票。更重要的是,共和黨在眾議院選舉中有所斬獲,而民主黨能否拿下參議院半數席位,則要視乎喬治亞州兩席的次輪投票結果,共和黨只要拿下其中一席,將可在來年卡死白宮,左右拜登施政。
對於未如理想的選舉結果,民主黨人在短暫慶祝拜登勝選後,內部分歧便已重新浮面。有中間派民主黨人指摘左翼進步派的「激進社會主義」主張令民主黨在選舉中丟失選票。另一邊廂,左翼進步派卻認為是民主黨建制派過於保守,不敢大打全民醫保及增加最低工資等基層勞工議題,一味向親商中間靠攏,以致失去基層支持,令走民粹路線的特朗普有機可乘。民主黨內的路線之爭其實一直存在,此次大選勉強團結在反特朗普的大旗之下,然而如今特朗普將被扳倒,這架東拼西湊的戰車開始散架。
是否由像是桑德斯一類的進步派出選就一定能大勝特朗普?沒發生的事實在難以預料。可以肯定的卻是,走中間路線的希拉莉和拜登兩次對上特朗普均佔不到便宜,皆因特朗普有效吸納了一批並非傳統共和黨人的新選民——鄉鎮勞工基層。這些人過往並不熱衷投票,因以往兩黨政策大同小異,對他們來說都沒分別。直至特朗普異軍突起,舉起反財閥反金權政治大旗,這些生活長年得不到明顯改善,甚至受害於全球化的基層彷彿見到了救星,蜂擁而至,上屆如此,今屆更見增長,若非特朗普不信科學致抗疫失敗,很有機會已是連任成功。
雖然特朗普的反財閥口號由始至終只停留在口部運動,過去三年間並未得到政策落實,富人大減稅更是反其道而行,然而他成功掀開了美國政治生態過往為人忽略的一面。被忽略的基層怒火差點將他第二度送進白宮,已然成為一股兩黨不能忽視的力量。對素來更親商、主張自由市場的共和黨而言,這些新選票主要是支持特朗普,並非十分牢固;若下屆重新由傳統共和黨精英出選,未必能有效吸納。然而特朗普既為他們開拓了票源,草根民粹力量在黨內亦日益壯大,共和黨若順勢轉變成保護主義政黨,則有可能將他們變成基本盤,足以在普選票中挑戰長期佔優的民主黨。
對本來理應代表基層的民主黨來說,這是個明顯警號,假如拜登在未來四年未能大幅改善基層的經濟境況,下屆民主黨再一次敗在民粹路線手下,絕非天方夜譚。若然民主黨徹底失去基層支持,只會淪為代表城市中產的精英政黨,在一個貧富懸殊加劇、中產縮水的美國,卻只會越選越輸,最終反倒變成了代表富人利益的「新共和黨」。
民主、共和兩黨路線對調是否天方夜譚?這在美國歷史上卻有迹可尋。共和黨由林肯時期代表北方城市中產、主張廢奴,到今天扎根中南部鄉間、以白人支持者為主;民主黨由代表南方蓄奴主、與3K黨關係密切演變成今天代表城市多元價值、支持民權;百多年來兩黨變化之大令人驚訝。兩黨是否再一次轉變定位?未來四年其走向如何將是關鍵,大選落幕,美國政治的大洗牌卻只是剛剛開始。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