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市場人士分析,樓盤一按由發展商關連公司提供融資、轉為「外判」街外金融機構,估計是發展商自身資本不足,又或銀行不願意提供貸款,令相關發展商未能注資旗下財務公司。
事實上,恒大屢傳財困。今年9月,網傳一份恒大懇請廣東省政府支持重大資產重組的文件,否則資金鏈或斷裂,恒大雖否認,惟近月壞消息不斷。前日集團公告正式終止與深深房重組計劃,意味恒大無法分拆內房業務上市,加上因「三道紅線」全踩而無法增加有息負債,內地樓房預收款管理開始轉為嚴格,難以動用銷售樓房的資金,故恒大正尋找新資金管道,如申請在中國銀行間作市場發債等。據今年中期報告,恒大一年內到期負債達3,956.8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5.3%。
現時恒大在港據點包括向華置(127)以125億元收購前稱美國萬通大廈的恒大中心,另外就是2018年以65億及近20億元收購現時恒大.珺瓏灣及恒大.睿峰,並在去年再以47.05億元,向恒地買入元朗和生圍地皮,合計在港投資額已逾300億元,變數難料。此前本報曾報道,恒大利用迂迴方式出售珺瓏灣項目公司的票據予結好控股(064),套現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