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得幾耐得幾耐 - 林夕

撐得幾耐得幾耐 - 林夕

如果說,要訪問達明一派或者黃耀明也需要一定膽量,有沒有侮辱了傳媒謹守專業的精神,甚至近乎危言聳聽?

十隻依然運用自如的手指,數着數着十個救火的大型媒體,十減一得九,九減一得八,八減一得七,七七七放任或催促警權膨脹,把抽象的法例當狼牙棒舞弄,針對看不順眼的傳媒,能數到七,今天就應該很高興了。達明一派演唱會13號開唱前夕,看完十一月九號蘋果訪問黃耀明,講到「撐得幾耐就得幾耐」,也不知道應該高興抑或心寒。當然,自媒體時代,不怕冷的寒蟬照樣有鳴叫的權利,黃耀明就是沒辦法收聲的一隻。

文藝要為政治服務,是毛太祖建立專制愚民強國的聖旨,自由創作世界,講的是文藝可以反映政治,政治影響文藝。數香港樂壇能用流行曲讓政治變成一面鏡,映照出政治「株連」生活者,達明一派算是始祖,而且是典範。《十個救火的少年》示範了政治就是人性,《今天應該很高興》示範了政治就是社會就是生活,《四季交易會》示範了政治關乎做人,當然還有《天問》,示範了政治如業隨身,沒人可以逃出時代。都是六四後醞釀出來的作品,但這些歌沒一字一句跟六四「勾結」,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正因為始於政治社會事件,而不止於一時一事,不是時事記錄簿、不是新聞摘錄或者社評,所以,才可悲地永不過時,那是人性人心沒變,歷史於是未能斷輪迴。

達明作品唱出現象,也解剖了本質,所以,三十年前的歌曲,唱的聽的一起在時代裏成長,在經歷中變成熟,重溫舊作,永遠有新鮮體驗。達明這次在伊館六場演唱會,一口氣把《意難平》與《神經》兩張經典專輯在現場replay一遍,是破天荒的發神經創意;我想黃耀明就是想大家聚集一起,響起我們的集體回憶,從當日的他一直聽到今日的你我,不是要唱什麼政治宣言,是用流行曲打動我們內心最軟弱處、也敲響我們堅強的信念,讓我們依然有真香港人的感覺。

十減一得九、九減一得八,想當年人山人海為民主用歌聲獻中華,黃耀明置身其中,到如今身影越來越孤單,但我相信台上的人少了,台下的人只會更多。黃耀明說,在這個時勢下,不是不怕,但怕也一樣要用音樂connect香港,「係驚,但唔可以收聲」。

係,因為驚而收聲,就當各有苦衷各有所求,香港品牌一個個因為恐懼妥協而陷入更大的恐懼,終於一步步變質褪色。所以我會說,達明一派是香港一個值得我們自豪的品牌,無畏者無價也。黃耀明說撐得幾耐得幾耐,在疫情期間、在白色恐怖下,這六場演唱會幾經波折才辦得成,唉,喂,聽得幾多就得幾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