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
【本報訊】拜登勝出美國總統大選,雖然各方預期美國對港政策不會在短期內大幅改變,但香港商界及建制派同時認為,拜登政府不會在對港的經濟及金融制裁上加碼,香港商界可暫鬆口氣,更有建制中人樂觀地認為,拜登有機會降低關稅。不過有學者指,拜登上場或改變特朗普做法,對港政策會變得「少制裁,多關注」,但拜登料重返多邊主義,未來兩年盡量恢復與盟友關係應對北京威脅,對中國有很大阻嚇力。
特朗普政府今年7月暫停給予香港的特殊經濟地位,令香港貨進口美國再無稅務優惠,進口軍民兩用器材也多了限制,早前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衞局又發公告 ,要求以後香港產品日後要標籤為「中國製造」。
有商界人士直言,他們一直擔心特朗普政府會將制裁升級,甚至擴大至金融範圍,現在拜登當選,雖然未必會立即撤回針對香港制裁,即時恢復香港特殊經濟地位,但起碼不會在對港制裁上加碼,可減少心理上壓力,相信對中國、對香港都有好處。
自由黨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鍾國斌直認為,特朗普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等措施對商界影響雖然不大,但制裁措施會有心理影響。他認為,拜登入主白宮後,短期內「根本唔得閒理香港」,因為疫情及美國國內經濟才是其首要解決問題,「要執好多特朗普嘅爛攤子」,而即使「坐穩」總統位後,亦不見得對港政策會大變。
至於建制派傾向審慎樂觀。本身是行會成員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香港暫時不會是個很大的磨擦點,隨着早前美國國務院針對港版國安法制裁中港官員事件料已告一段落,國安法已落實一段時間,香港社會恢復平穩,沒有顯著侵犯人權、打壓新聞自由等情況出現下,如中美及港美關係改善,或會帶來轉機。
科大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分析,拜登上台後中美貿易戰將會緩和,更預計有機會降低關稅,美國對港實施的經濟限制,由香港生產出口至美國的貨值每年僅約五億美元(約38.8億港元),現時對個別香港官員作出的制裁也是「姿態大於實際」,相信美國未來會否取消有關制裁,則要視乎中美關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就預計,美國仍會繼續對港政治打壓,但力度會較特朗普時期輕巧一點。
不過,國際關係學者袁彌昌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指,早前已上榜被制裁的港府官員「已成定局」,相信美方將來對港政策方向是「少制裁,多關注」,「會經常表態,但冇乜實際行動」,但這不代表拜登對華政策會變軟,相信美新政府不會輕易對中國讓步,「(但)佢唔係要攞你命、要消滅你」,同時改變特朗普做法,重返多邊主義,在未來兩年盡量恢復與盟友的關係,若美國重組跨太平洋聯盟,對中國而言將是極大的阻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