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北京助收購 免蘇聯奪地

港英、北京助收購 免蘇聯奪地

【本報訊】查家原經營染織生意,1949年查濟民於荃灣創辦中國染廠發迹。至1973年,菲籍華商王永祥牽頭成立香港興業,當時的目標就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交換在大嶼山愉景灣度假屋計劃的發展權,1976年正式和政府簽署合約,可惜不久之後王氏陷入財困,令愉景灣業權險些落入債權銀行、即蘇聯的莫斯科人民銀行新加坡分行手中。

大嶼山村落變兩萬人社區

由於時值中蘇冷戰,當時港英政府不欲見蘇聯勢力在港伸展。1977年在港府高層支持及查濟民獲中方官員授意下,查氏出資3,000萬元牽頭全面收購香港興業,接手愉景灣的發展。其後查濟民一方更改用途以住宅為主,在新界政務司的鍾逸傑大開綠燈下,計劃獲得支持。

愉景灣面積龐大,佔地達649公頃,早年為大嶼山一個僅有數戶人家居住於沿岸的未開發小山村。1979年3月愉景灣動工後,設立水塘等基建,1980年初開始進行地基工程,並開展第一期銷售,24小時內沽清。其後雖歷經地產低潮,放慢發展速度,並在三至五期引入新世界為股東減輕風險,香港興業亦在1989年上市。

1994年,香港興業再把一半權益售予中信集團旗下中信泰富(現中信股份),其後又建造愉景灣隧道,是香港首條由發展商自行興建的收費行車隧道。隧道2000年通車,主要用作連貫機場、九龍及新界各地區。至今愉景灣已發展成18期,總樓面面積超過1,000萬呎、超過8,500戶住宅、兩萬人口的社區。

愉景灣項目自1979年至今長達41年仍在發展,查家前年曾指,愉景灣下一階段住宅項目有近135萬呎土地,料分四至五期發展,但與政府洽談長達16年仍沒批出發展。他認為政府應及早批出,亦願意與政府作公私營合作發展,但未與政府提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