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拖累 內企港上市政治風險增

螞蟻拖累 內企港上市政治風險增

【本報訊】螞蟻中港上市埋門煞停,震驚市場,也令外界關注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形象的打擊,以至未來中資企業在港上市的政治風險會否遞增。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回覆本報查詢時指,「事件肯定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冇幫助」;儘管螞蟻招股章程列明,H股與A股為兩項獨立發售,毋須一致行動,但她指今次事件,涉及發行人在上市前出現重大監管轉變,而螞蟻總部駐紮內地。

「顯示誰是話事人」

艾西亞指,事件與國內監管當局,是否能駕馭A+H上市風險無關,「我想問題是權力鬥爭」;螞蟻上市煞停,「很清晰顯示誰是話事人」。不過換個角度看,對日後準備A+H上市的企業而言,她認為由監管機構掌權話事,以風險控制而言屬好消息。

從事私募基金的思博資本亞太區行政總裁及高級合夥人張宗永指,今次螞蟻投資者的不滿都是針對內地監管機構為主,多於抨擊本港當局。A+H上市模式,無論定價、股份分配等範疇,兩個市場都互有關連,很難一個市場上市終斷,另一個繼續去馬,技術上亦非常複雜。

張宗永反而關注,日後內企來港上市,政治風險考慮肯定有所增加;不僅螞蟻,其他內企赴港上市,他相信港交所(388)都可能要考慮,內地監管機構「點睇呢隻股票」。始終生意及公司總部在內地,如果國內監管機構對其生意有保留,「咁港交所都可能冇選擇地,要同時考慮呢個風險」。

艾西亞早前發表報告,稱單是螞蟻H股已吸引1.3萬億元資金認購,等同凍結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48%資金;自8月招股首次引發討論以來,銀行體系總結餘增加了2,640億元,等同香港GDP的10%。這些大量流動性進出,將令本港金融市場未來變得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