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獨立思考

飛常Playgroup●獨立思考

教通識的老師朋友總喜歡在學期之初,跟學生說一個幽默小故事:

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給學生:請思考一下世界其他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然後說一說你的看法。結果,在座的非洲學生不知道甚麼是「糧食」,歐洲的學生不知道甚麼叫「短缺」,美國的學生不知道甚麼是「其他國家」,亞洲的學生不知道甚麼叫「思考」。

故事說完,通常課堂上會泛起一陣笑聲。學生們唧唧嘎嘎的時候,通識老師眼見這個引子開得好,於是開始講「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介紹通識科將如何引領同學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故事雖然純粹幽默搞笑,也不能以偏蓋全,但卻引人反思。亞洲學生不知道甚麼叫思考?當然不能一概而論。看一看台灣的唐鳳,一個在成長期間一直不屬主流、現在卻長成獨當一面的人物。香港的學生也各人各有獨立思考能力,只是從小的教育是嘉許順從、懲罰佻皮。

通識科前景不明 家庭教育越重要

有家長趨之若鶩的名牌幼稚園,居然是以注重紀律的口碑作招徠。幼稚園學生上堂時要坐定定,動作多多走來走去會被罰。上到小學、中學,超量的課程讓學生根本無法在上堂時間發問,不求思考、但求吸收。老師教書,學生抄筆記,考試搬出筆記內容就是了。

難得中學有一門通識科,要求學生援引正反資料,加以咀嚼和思考,再建立自己的想法。可惜通識卻成為政府的眼中釘,磨刀霍霍之餘,又鼓勵別人報寸。據說獨立思考是一種能夠跳出既有框架、能批判和反省的能力,但這裏學生的「獨立思考」空間卻是框限在框架裏的,就像小鳥擁有的自由只限於鳥籠裏面一樣。

老師朋友自然也不看好通識科的前景。不過,他說即使學校、社會都無法提供培養獨立思考的土壤,但別忘了還有父母教育。社會價值越崩壞,良好的家庭教育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