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近四年間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破壞與傳統西方盟友關係之餘,更向獨裁者示好,顛覆美國多年來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令人寄望民主黨拜登入主白宮後,能助美國重拾昔日的大國氣派。但分析認為,全球局勢已今非昔比,恐怕難以回復到奧巴馬執政時的景象。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幾乎每個月都有「驚喜」,包括向盟友猛徵關稅,抨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大型國際會議鬧得不歡而散,更主動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示好和戲謔北韓領袖金正恩是「小火箭人」。最創新的莫過於他以Twitter治國,謾罵國內外政要和威脅發動戰爭,口不擇言的程度可謂前無古人。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夏季一項民調查發現,全球13個發達國家中有83%人對特朗普沒有信心,比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多。
拜登曾任參議員36年和副總統八年,外交經驗豐富,不少人期望他上台後世界能回復平靜,美國進步主義中心學者馬利根(Katrina Mulligan)就預期拜登會迅速展示出如奧巴馬年代一樣願意與國際社會合作、擁抱自由主義的價值觀。事實上,拜登承諾過上任首年內會與其他民主國家召開峯會,並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和世界衞生組織,估計他亦會向沙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等曾向特朗普示好的獨裁者施壓,也不可能如特朗普般侮辱外國政要或在Twitter語出驚人,至少外交文化變得較文明。
不過,馬利根認為世界已改變了很多,不相信拜登的外交政策能回歸到奧巴馬年代。
這觀點可體現在拜登的貿易立場上,他談及特朗普上任後首先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時,就明言不會按舊模式重新加入,必先與其他太平洋國家重新談判,要中國負責任,顯然與西方對華立場改變有關。另外,雖然拜登願意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但美伊近年交惡可能促使伊朗強硬派在來年大選上台,拒絕拜登的好意。
還有,拜登在多個議題上都與特朗普立場接近,如二人都希望美軍撤出阿富汗,在中國的貿易和安全問題上鬥強硬,料會繼續跟隨現時的路線。他們支持以色列的取態亦相似,只是拜登未必會容忍以色列單方面吞併西岸。對歐洲方面,法國的歐洲事務副部長波恩認為特朗普政府在貿易等範疇向歐洲施壓的趨勢會一定程度上持續,因此歐洲人不應想像美國新總統上台後,情況會變得如特朗普執政前那樣。
美國退休外交官伯恩斯(Bill Burns)估計,拜登可能以較有紀律和克制的手法達成海外目標,但要美國的外交和影響力回到四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前的狀況已不可能。布魯克斯學會客席學者貝林(Celia Belin)則稱,拜登有一眾顧問構想後特朗普時代的外交政策,只是他們很多都是國際主義者,或已跟現實脫節。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