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增護理受訓薪津吸新血 被轟藥石亂投

社署增護理受訓薪津吸新血 被轟藥石亂投

【本報訊】安老業界人手嚴重短缺,勞福局長羅致光昨日表示,「青年護理服務啟航計劃」 將於今年度起五年內提供共1,200個培訓名額,入職薪酬亦增至月入逾1.4萬元,望可吸引更多青年加入護理行列。不過,業界認為參與計劃的年輕人志在晉升為護士等專業人士,再轉投其他醫療機構,而非永久留在長者護理行業,質疑計劃將公帑藥石亂投,無助解決安老院舍人手荒。

社署自2015年起推出啟航計劃,目標為有志在社福界護理工作發展的青年安排聘用和培訓。截至2018年12月,啟航計劃共招收1,018名學員,當中314人畢業,但僅186名畢業生完成計劃後繼續受聘於社福服務單位,意味四成人「跳船」。417名學員更因繼續升學、工作性質不合、找到其他工作或個人原因等離開啟航計劃。

羅致光昨在網誌表示,社會福利署本月內會在多份報章刊登廣告,向社會推廣安老殘疾人士照顧行業,冀吸引大眾加入。羅形容護理行業求才若渴,照顧行業適合一些具有「三心兩意」的人士加入,即具關心、愛心與耐心,以及鍾意和樂意助人。

團體︰青年視為踏腳石拒長留

羅指在2020至21年度起的五年內,將提供共1,200個培訓名額,並推出多項措施吸引年輕人參加啟航計劃,包括將對象年齡由18至25歲擴闊至17至29歲;把學員每周工作時數由44小時下調至40小時,讓學員可更有效兼顧進修課程;及上調學員的薪酬和訓練津貼。

羅續說,入職薪酬亦由上屆的11,740元增至14,150元,學員每完成連續六個月在職培訓,可獲6,000元獎勵津貼。當學員成功完成兩年的啟航計劃,最高可獲24,000元額外津貼。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認為計劃對年輕人而言是很好的職場踏腳石,但對行業幫助有限。他指不少參與計劃的年輕人成功任職護理員後,會想繼續進修,成為護士等專業職系。一旦欠缺晉升階梯,便拒絕留在護理行業,通常完成兩年受訓便離開,無助解決人手荒。

反之,若學員晉升為護士,則會轉投其他醫療機構,而非安老院。陳慨嘆政府只對計劃小修小補,一廂情願以為可吸引青年入行,將公帑藥石亂投。他建議政府需將安老服務專業化,吸納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