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企「要有光」房屋計劃擴大,將首次自行發展佔地約三萬平方呎的天水圍「光村」,料可提供百個社會房屋單位,最快2022年落成。創辦人余偉業說,光村將參考南丫島光房的新青年鄉村模式,為短貧戶提供可負擔單位,並培訓其向上流動能力,協助他們早日脫貧。
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以一元象徵式租金,向要有光撥出天水圍共約三萬呎地皮興建社會房屋,預計數月內獲通過。要有光將向政府申請過渡性房屋基金正式興建光村,最快2022年落成,為其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社會房屋項目,亦是其首次自行興建住宅單位。
余偉業指,地段僅距西鐵天水圍站三分鐘步程,由三幅地皮組成,每幅約一萬呎,料可建百個單位,容納約三百人,每幢樓樓高僅兩至三層。余又指,光村設計與建築物料會配合鄰近的文物徑和屏山圖書館,將設中庭和水池,呼應逾千年歷史的聚星樓;村內亦另設創意文化活動室。他指暫未預計光村建築成本,但強調「肯定唔會起貨櫃屋」。
余說,光村將試行新青年鄉村模式,即提供簡樸但具質素的生活環境,同時訓練入住短貧戶的向上流動力。短貧戶是指較年輕、較有學歷或經驗,但暫時陷入經濟困難的基層人士。他認為,若有較穩定的生活環境,短貧戶便更放膽「去博」,「靠創意搵自己出路」,例如試過有年輕夫婦因生育而陷入經濟困難,被迫退租分居,後來入住光屋,小朋友有穩定環境,做電力工程的丈夫「儲夠熟客」後創業成功脫貧;亦有夫婦入住光屋後,因兒童成長環境較好,妻子也願出來做兼職,其後很快就退租,在深井租小單位安頓。
他說,疫情下短貧戶明顯增多,查詢宗數更大升十倍,「好需要個環境幫助佢哋重新搵個就業選項出嚟」,料光村落成時正值疫後經濟復蘇,推行新青年鄉村模式有利短貧戶重過新生活,光村申請人將以年輕基層核心家庭為主,會按申請人情況配對。若新青年模式試行成功,日後將會擴至其他光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