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本地足球難得可繼續進行,但今季季前卻又有富力退出的消息,加上元朗和大埔早已退賽,港超聯餘下八隊,冰河時期似會再臨。但亦非沒有好消息,「升班馬」晉峰帶來新景象,主席鄧偉豪表明球隊不求成績,重視青訓,冀為港培訓本土球星。
記者/攝影:禤家民
鄧偉豪成長於本地足球輝煌的80年代,入大球場看南華對精工是一大樂事,當時有胡國雄、尹志強、顧錦輝等球星,球市興旺,令鄧偉豪回味無窮,促使他與相識多年的晉峰會長黃俊雄成立球會,「我們有共同理念,是想香港踢到我們那個年代,可帶動到香港球迷的足球。我在80年代看球,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氣氛很好,觀眾參與度高,很多都是本地華人球員。」三年前他們創立晉峰出戰甲組,更重要是各梯隊青訓,由U8開始,希望可為香港培育到下一個球星。
晉峰首戰港超聯,以大量港超新面孔出賽,表現已予人好感。晉峰升上港超聯,除了球員努力外,亦因為兩位班主的承諾,鄧偉豪說:「當初我們向球員承諾,只要堅持到我們的訓練,而且達到能力,我一定幫助他們升上港超聯。」晉峰去季以全華班出戰甲組,因疫情腰斬賽季前排在榜首,雖有瑕疵,但的確是名正言順取得升班資格,兩位班主兌現承諾,晉峰今季首戰港超聯。鄧偉豪認為,晉峰陣中球員心態相當難得,「我們由何sir(總教練何信賢)找來一班年輕人,第一季先注重體能。」鄧偉豪指訓練體能過程艱辛,球員捱得住,也有點成績,值得有上港超聯一試的機會。
球員努力,也需要有好的發展方向,晉峰的第二季,即去季聘請西班牙籍教練艾斯達維,鄧偉豪說:「香港人身形偏矮小,適合西班牙踢法。西班牙用球屬全球首屈一指,用類似的基礎,再配合香港人的體格,不是沒有發機會發展。」到了第三季,即今季,初登港超聯的晉峰堅持踢法,更重要是重用本地球員,包括在港成長的佐敦布朗在內,僅用四名外援,「我們用較多本地球員,因為我想予他們機會證明自己,上了港超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如果不夠高,才有更強的鬥心去訓練,把事情做好。」
晉峰不怕降班,鄧偉豪認為港超聯或港甲只是展示成果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辦好青訓,「名次不重要,當然希望做到更好成績,但我們的青訓不會放棄,就算降班也好,會繼續發展青訓。」港足前隊長陳偉豪最近指出,「搞青春班」不等於「搞青訓」,晉峰陣容的確年輕,是「青春班」還是「青訓」呢?鄧偉豪直言晉峰最希望做到的,是建立一個從小培養、正規的青訓系統。
在香港搞青訓,也是那個老問題,球場不足令青訓工作特別難做。鄧偉豪指,足總在場地幫助不多,「現在升上超聯後,也有一點球場提供,以前在甲組是完全沒有的。沒有場地,有更多教練也沒有用。」灣仔區議會曾與晉峰接觸,若成為地區球隊,可獲更多場地使用節數,鄧偉豪指不抗拒與任何區議會合作。
場地之外,資金肯定是在香港搞球隊的最大難題,近年香港出現過有很多鴻圖大計,但短短數年就散班的球隊(見另文)。鄧偉豪坦言經濟負擔大,「特別今年經濟下,但也沒辦法,答應過球員,班費辛苦一點,也會堅持。」他希望有更多企業可以投入足球,但晉峰願意多走一步,可走到多遠,也取決於社會反應,「如果資源不是放在港超聯或甲組,其實需要的資金不多,我們會繼續發展青訓。會維持多久?很視乎香港人對足球的參與度有多高,如果我辦了10年,來來去去也只有100人參與,沒有迴響的,不是我不想辦,只是香港人不喜歡。」
鄧偉豪最想有屬於香港人的「香港波」。就算降班,對晉峰也沒有影響,青訓才是最重要,「成績不好,班費減少,撥去青訓的資源可能更多;成績好的話,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支持本地青少年足球。」這也是未來香港足球發展慈善有限公司成立的原因,他希望吸引到不同企業投放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