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殘家長的小學雞英文 - 馮睎乾

玩殘家長的小學雞英文 - 馮睎乾

去年農曆新年期間,山雨欲來,香港表面上仍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我寫了一篇〈玩殘家長的小學雞中文〉,引起不少迴響。料不到事隔一年零九個月,今天竟會寫姊妹篇。然而香港已滄海桑田,儘管是類似的事件,卻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最近有港媽在Facebook親子群組上傳圖片,顯示小一女兒被老師批改的功課。照片所見,小一生按照英文作業的「y」字印刷體寫法,以彎彎的弧線寫細楷「y」,但老師卻以紅筆全數圈出,並在空白處寫上一個由兩條直線組成的「y」,要求學生重寫改正。港媽在帖文崩潰感嘆:「功課已經多,再加多樣改正,改到懷疑人生。」

以我所見,多數網民都憐憫港媽,覺得那老師太死板,矯枉過正;但也有人認為老師嚴格,並無不妥,小一生該學習最標準的寫法才對。我認同大多數人的觀點,對另一種看法則有以下兩點回應。

首先,老師要求嚴格的確沒有不妥,但前提是老師的教導,也要在嚴格意義上絕對正確。老師不應該寬以待己,嚴以律人。以此事為例,如果細楷字母「y」只能寫成兩條直線,否則就不算「y」字,那麼老師的要求是對的。但眾所週知,「y」字型可直可彎,即使是教科書和習字簿,也沒有全球統一權威標準,老師憑什麼「獨尊直線」呢?須知教育局或校方自訂的規範字型表,並非金科玉律,一個字的寫法正確與否,還得看世人習慣。

如果你知道字母「y」的前世今生,就明白語言的演化,往往只是一連串的「錯誤」。我們平時說的「英文字母」,其實源自拉丁字母,即古羅馬人用的字母;拉丁字母又來自伊特拉斯坎字母;再上溯就是腓尼基字母。Y的終極源頭是閃族語字母waw,腓尼基字母寫成類似大楷Y的樣子,讀音其實是w(在希伯來文中這字母又可表示u和o音)。現代英語的「Y」是通過拉丁字母,取自古希臘大楷字母upsilon,都是三條直線,但有趣的是,upsilon小楷卻不是「y」,而是彎曲而沒「腳」的「v」字。Upsilon的希臘讀音,則等同現代法語的u。

古羅馬先民造字母時,首先借用了希臘人的upsilon,寫成無腳的「V」,表示u和w兩個音;後來大約公元前一世紀,又從希臘字母引入大寫「Y」,稱之為「I graeca」(希臘的I)。慢着,這個upsilon本讀「u」音,怎麼忽然變成「i」呢?原來羅馬人母語並無希臘人的u音,一般水平較低的群眾讀不出,就馬馬虎虎把「Y」字母讀成i音,於是叫它「希臘的I」。

今天香港小一生寫的「y」,前身即拉丁小楷字母「I graeca」,再前一世是希臘人的upsilon⋯⋯由此可見,這字母隨着歲月的推移,無論發音和形相,都變得勁過Angelababy。死心眼一點看,其進化史不就是一連串偶然「錯誤」交織出來嗎?是直線抑或彎線,既非本質,亦無必然,只取決於個人書寫習慣而已。

另一點要說的是:老師的死板教法,其實是一種更深藏不露的「國民教育」。儘管小楷字母「y」有超過一種正確寫法,但只要你不跟隨老師指示,即使正確也要受罰,這意味着什麼呢?不管那教師是否刻意,客觀後果就是:學童很可能被訓練成為絕對服從、不敢思考的機器;他們也會以為「學習就是聽命」,知識都是蠻不講理。

記得去年〈玩殘家長的小學雞中文〉刊登後,馬上招來親共寫手長篇大論留言滋擾,這種反應也是意料中事。中共的灌輸教育,不限於唱國歌、反「港獨」,這些都是皮相。真正深入骨髓的「國教」,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培養不假思索聽命的人。不管是英文字母的彎直,抑或中文筆畫的短長,都是「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