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途人目光「為生存冇得揀」

忍受途人目光「為生存冇得揀」

【本報訊】每個人都有難言的苦衷,領飯者亦有各種理由,有老婦不諱言只為「偷懶唔想煮」,有長者表示疫情下子女失業,為減輕家中負擔「逼住攞飯」。人龍中一名穿恤衫西褲的男子全程低頭不語,身處頭髮花白的長者中格外顯眼,對於領飯的原因,他不願回應,顯得十分避忌。剛取得免費飯盒的張伯一語道出排隊者的無奈,「你要食要生存,感覺唔好都要」。

73歲的張伯原是保安員,疫情期間被迫退休,每月靠3,000多元生果金過活。他之前在深水埗北河街一帶尋找平價餐廳解決每日兩餐所需,「用長者卡最平都要13蚊一個飯,𠵱家起碼慳返份飯錢」。數月前,張伯經過太子食店「阿媽靚湯」,得悉該店會派免費飯,毫不猶豫加入隊伍。他慨嘆領飯「感覺唔好」,但為生存別無選擇,只能硬着頭皮不理途人目光。

腳痛婆婆衝出馬路「搵命博」

長者為領免費飯需爭分奪秒甚至「搵命博」,家住觀塘順天邨的80歲陳婆婆特意「遠赴」太子領免費飯盒,到場後始得悉已派完,其後獲在場長者通知,馬路對面的「百寶齋廚」正派發飯盒,即時冒險衝出馬路過去,最終成功拿到飯盒,「唔係時時嚟,腳痛行唔到,我自己一個住」。食店負責人高女士隨即囑咐陳婆婆,「你住咁遠,快啲返去喇」。

途經的69歲曹伯伯看着人龍,稱不會領取飯盒,「留返畀有需要嘅人」。對於人們日曬雨淋輪候飯盒,曹伯感到心酸,「冇飯開,食一餐飯已經好溫暖」,認為政府應特別關注獨居長者,「每人一盒飯送到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