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改機制 阻延家屬索病歷

醫管局改機制 阻延家屬索病歷

【本報訊】醫管局2016年推出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醫健通」,前身為公私營互通電子紀錄平台,私家醫生和公院醫生可分別上載病人的病歷和醫療紀錄,讓醫護人員、病人以至病人家屬都能更掌握病人情況。不過有家屬發現,住院病人的醫療紀錄不再定時上載到醫健通,等於剝削了病人家屬的知情權。

王先生母親因腦中風長年住院,2015年2月6日她感染肺炎胸腔有中量積水,同年6月院方告知其母肺積水增多,至12月照X光後,院方準備抽約100毫升化驗,王當時曾向院方引述私家醫生建議,希望院方為媽媽引流或用大針筒將積水盡量抽出,惟醫院未有接納。

無法徵詢私家醫生意見

至2016年1月,王先生申請母親的醫療報告,發現醫院的放射科醫生也曾建議抽走積水(drainage of the effusion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遂向當時主診醫生提出質問,卻遭該醫生質疑他為何會取得報告。翌月起,其母的醫健通系統再無任何更新,即使可向醫院申請醫療報告,亦因處理需時往往有兩個月延誤,導致他難以掌握母親最新病況。

王先生今年接獲醫院回覆,住院紀錄會於病人出院後上載到相關系統。他質疑母親是植物人,根本不可能出院,意味以後都不能透過私家醫生查看醫健通了解母親情況。

聖母醫院表示,醫管局自2016年1月起劃一在住院病人出院時,才將相關醫療紀錄一併整合及上載至平台,有關平台2016年初過渡至醫健通。病人住院期間如有特別需要,可根據既定機制向醫院醫事報告部申請有關紀錄。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批評院方做法荒謬,很多人都是透過醫健通紀錄到私營市場尋求第二意見,醫管局應以同一標準上載住院病人醫療紀錄,讓家屬能更掌握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