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公營龕位一向供不應求,但食環署最新一期公營龕位編配計劃中的44,950個龕位僅得24,584份申請。關注團體及殯儀業人士均相信是歷來剩餘額最多的一次配售,或與當局宣傳不足及龕場位置偏遠所致,亦有業內人士猜測與移民潮有關。
食環署每年配售一次公營龕位,由於配額一向少過當年總火化骨灰份數,一般都供不應求,即使龕場地點偏遠亦全數售出。以落成不久的曾嘴靈灰安置所的龕位為例,只有春、秋二祭才行駛的九巴56S,來往曾嘴及屯門西鐵站,全程15公里、車程40分鐘,其餘日子只能坐的士或私家車前往,但食環署去年仍悉數配售首批約兩萬個龕位。
食環署今年編配曾嘴22,900個龕位及和合石靈灰安置所22,050龕位,5月接受申請,共收到24,584份合資格申請,並於上月中進行抽籤編配,曾嘴及和合石分別派出12,236及12,348個龕位,佔總數54.7%。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指政府2006年開始抽籤分配龕位後,每次均供不應求,加上近三年逾十間龕場不獲發牌需要「清灰」,按理港人對公營龕位需求更盛,「今次供應與申請有咁大落差係第一次」。他相信龕位「供應過剩」僅是假象,過去一年政府投放大量時間及資源在控疫、恢復經濟活動,缺乏宣傳龕位編配,未必有太多人知道今年的配售。
殯儀業商會永遠會長吳耀棠則指,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明年上半年料推8,000龕位,2023年落成的石門骨灰安置所或一次過提供四萬個龕位,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最快2024/25年度加推七萬龕位等,或令部份人願意暫存骨灰,等待合適時機抽籤,「都唔排除曾嘴真係太遠,冇乜口碑」。
亦有殯儀業人士表示,今年確實較少孝子賢孫要求殯葬商代辦輪候公營龕位,「有啲人話嚟緊會移民,唔再返香港,或者關事都未定」。食環署沒有正面回應如何處理上述剩餘龕位,僅稱署方樂於配合市民對公眾龕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