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美國直擊
【本報訊】對於今次選舉結果,有留美港人學者直言不意外,就外界憂慮日後美國對華政策有變,他認為兩名總統候選人對華的態度其實差不多,特朗普觀感看似強硬,但他曾為換取利益向中國「鬆章」;拜登被指與中國關係較好,但他過去亦曾發表批評中國言論。學者指對華政策取決於兩黨是否取得共識,總統個人喜好難以左右大局,而強硬對華已成為兩黨共識。
熟悉美國政治局勢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向本報表示,對於拜登勝選的結果不意外,「預咗拜登會贏,亦預咗特朗普嘅票數一定高過民調(估算)」。
他又形容,今屆民調繼2016年後再次出現誤差,「今次比上次錯得更緊要,因為佢(民調)估拜登全部都有6、7%領先,但最終得票係50/50」。他形容出錯情況嚴重,可能因主流傳媒對特朗普支持者具偏見,「攻擊佢哋係失敗者、充滿怨恨、種族主義、冇咩受教育等,咁嘅情況,民調問你支持邊個,你當然會故意表示不知」。至於日後民調是否不再可信,他形容今次有媒體亦利用大數據分析,都較民調準確,即網上搜尋及社交媒體的取向等,「呢個就無得呃」。
他亦分析,今次特朗普在少數族裔群中,如非裔或拉美裔等,選票有很大進賬,因此令他取得佛羅里達州。他認為即使特朗普被指是種族主義者及「白人至上」主義者,甚至言論帶有種族歧視,但因為少數族裔多擔心「飯碗」問題,「疫情前美國經濟係好好景,佢(特朗普)反對非法移民措施反而令低下層勞工工資上升」,加上疫情下服務業影響甚深,「所以佢哋(少數族裔)會支持特朗普唔犧牲經濟嘅說法」。
孔誥烽亦預計,今屆選舉即使特朗普興訟,都未必能推翻多個州的選舉結果,「較大隱憂係,佢唔知通過邊度嘅假訊息,覺得對方種票或造票,即使拜登法律上勝出,就任後有大批人認為佢嘅總統位置係偷返嚟,對政府合法性產生好大衝擊」。他形容朝野持續爭吵,對中國或俄羅斯等對美國不太友善的國家,反而最有利。
至於拜登上場後的對華政策,孔估計不會有太大變化,「其實兩者對華態度差唔多,特朗普對香港政局又唔係好強硬,只係口硬而有呢個觀感」。他稱美國對香港及台灣政策強硬均是來自國會,如涉及香港或新疆的法案,均是兩黨有共識通過,「共識大到總統無法否決,通過後政府一定要執行」。
他稱,特朗普過去曾為了期望可與中國合作說服北韓,上任之初曾對中國「鬆章」,暫停派軍艦去南海挑戰中國人工造島,後來見中國幫不了忙才恢復巡航。孔稱,早前美方指會派高官到台灣,料進行美中經濟對話,其後事件不了了之,後來有傳媒指是因特朗普擔心影響中美貿易談判而取消相關行程。他形容,特朗普雖然「口硬」,但為換取利益仍願意「鬆章畀中國」。
至於拜登被指「親中」,孔認為他未必會出口罵中國,但他任副總統時,曾到賓夕凡尼亞大學演講,稱中國沒有自由,結果其後遭中國留學生抗議。孔形容,「美國總統嘅個人喜好,決定不了大嘅外交政策方向」。故即使拜登說話可能較客氣,但政策理應沒有太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