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如果佢哋(政府)肯理,就唔使我哋做啦。」基隆茶餐廳負責人曹德雪算得上是太子區派飯鼻祖,人稱Cat姐的她指,疫情期間領飯人數比去年多兩成,當中不乏30多歲人士,她直斥政府抗疫措施漠視基層,弱勢人士更被邊緣化。有立法會議員指,多年來民間自發派飯反映社會倒退,籲政府認真審視貧富懸殊問題。
過去2,000多天,Cat姐白天鎮守太子基隆茶餐廳,逢周三晚充當派飯活動主持人。訪問當晚,Cat姐於露宿者委員會的辦公室忙着將已烹調好的餸菜舀進膠飯盒,再由義工送到附近的廟街榕樹頭。活動前,大批基層市民、長者及露宿者已在輪候,義工忙着派飯及分發水果,有市民領取飯盒後即場狼吞虎嚥起來。
「呢盒飯喺呢段時間,對佢哋嚟講好重要。」派飯成為Cat姐生活日常,全因政府無情。她指疫情期間基層市民猶如遭政府遺棄,他們無法受惠於抗疫基金,不少人更失業導致三餐不繼。Cat姐的茶餐廳生意雖然受挫,惟仍堅持向基層人士施援,更會派防疫用品。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指,21世紀的香港竟越來越多機構、大財團派發食物,反映貧富懸殊嚴重,社會倒退。他批評政府對待基層人士「孤寒」,未能解決燃眉之急,每當政府處理社會福利議題時,只考慮市民會否濫用,不斷推出模稜兩可及離地的政策,促政府認真處理疫情下對基層人士的援助,避免倒退現象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