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醫王德揚被指於2015年接受免費報章訪問,容許報道稱他為「植髮醫生」,並以此頭銜為個別植髮技術作宣傳,他在報道刊登前未有主動防範內容出錯,涉嫌誤導公眾。香港醫務委員會今裁定兩宗專業失德控罪成立,對他發出警告信,罰他停牌一個月但緩刑一年。
案情透露,王德揚2015年接受《頭條日報》採訪,報道10月10日刊登,標題為「智能機械植髮 無疤效率增」。內容提及,王德揚是擁有11年經驗的「植髮外科醫生」,該植髮中心引入「首個無痕植髮系統」,聲稱技術可降低頭髮折斷率,不會在頭皮留疤。報道附有相片,由王德揚親身示範如何操作儀器,但未有提及手術風險和壞處。
控方指出,所謂「植髮醫生」並非醫委會認可專科資格,涉嫌誤導公眾以為他是植髮專家,具備專業資格和獨有技術處理頭髮問題,造成不合理期望。事實上,2000年至今,王德揚僅於醫委會普通科醫生名單上註冊。報道亦未有平衡植髮技術對健康的利弊,予人宣傳觀感。
王德揚同時被指控,在2016年在診所向女病人梁曉瑩(譯音)處方口服藥伊曲康唑膠囊時,未有留意藥物已過期約兩個月。
王德揚認罪,解釋受邀訪問時本以為只需談及有關植髮的基本知識,而報道刊登前,他亦沒有機會查看內容,為植髮中心宣傳亦非其主意。他發現報道出錯後,曾透過公關公司要求《頭條》更正內容,但其頭銜依舊出錯。他聲言日後不會再接受傳媒訪問,以免墮進陷阱,沒想過「如此簡單的報道都會錯漏百出」。
王德揚求情時稱,其子2012年出生後確診自閉症,2015年至今都忙於照顧幼子,藥物分類依賴診所護士打理,一時疏忽下未有留意處方藥物的到期日,犯下愚蠢錯誤。事後診所已倒閉,為全心照顧兒子,其植髮中心職務已改為兼職,每月大約接收七至八名病人。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裁決時稱,考慮到王德揚認罪和初犯,就錯誤使用醫生頭銜和參與宣傳報道,判罰停牌一個月,但予以緩刑一年;對於他錯開過期藥,委員會決定發出警告信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