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極端天氣越見頻繁,植物界無所適從,不正常的花期大混亂,反而變得慣常了。然而亂世之中,總有盡力自我堅持者,秋冬盛開的山茶,過去幾年,花期總算大致維持正常。當眾人蜂擁登上大東山看略為早了現身的芒花海,我轉向鳳凰絕頂南坡,探訪數年沒見的「白花仙子」山茶花。
香港第二高峯鳳凰山,海拔934米,北面副峯有西北走向之山脊線垂降昂坪,稱「鳳尾」,主峯以南山勢急陡,絕頂南北兩面南下百米,均為一系列奇岩,從東向西,崖壁相連,南面從海拔800米的斬柴坳開始,到東脊線的「南天門」,旅行界命名為「鳳冠南巖」,相對於鳳尾脊,斬柴坳不遠處的一組巨岩,則稱為「鳳喙」。在這系列奇岩怪石之間,散佈着鳳凰絕頂下的山茶群落。
不肯定「鳳冠南巖」何時命名,這一帶地形與地名的文字紀錄,最早見於1992年附錄於縱橫旅行隊《馳騁百澗紀念特刊》 的「香港山澗叢集」中。這裏是鳳塘石澗上源,鳳凰山以南狗牙嶺、牛塘山與長屻山環抱的山谷中,一眾溪流滙入塘福出海,各支流均有名字,從西向東,分別為東狗牙東南坑、主源東狗牙坑、茶壺咀坑、黃泥瀝坑、牛塘飛瀑、牛塘右澗及長屻坑,主源再細分鳳喙峽、擎天峽及天窗峽三個源頭。早年山友尋幽探秘,會從斬柴坳出發,大致水平地橫越三峽,跨過茶壺咀,然後在南天門上攀接回鳳凰徑,名為「南巖棧道」的路線,其實並沒有路,需攀越峭壁懸崖和不穩固的石河之餘,路迹亦模糊不清。近年走的人多了,踩出了一條較明顯的路迹,淺窄急陡,滿佈浮砂碎石,且分支散亂,不知情山友以為路徑暢通,卻有迷途及失足墮落之風險。
從斬柴坳的「小鳥回頭」石出發,下降鳳喙峽頂巨岩「鳳喙台」一段,已頗為陡峭,岩台下「刀片石」在望,路迹上引,翻過刀片石頂,面前一片矮竹林坡,一株株滿樹白花散落其間,是第一片遇見的山茶群落。香港山友對山茶科的植物並不陌生,白瓣黃蕊、花大如荷包蛋的大頭茶,冬日漫山遍野,不過這裏的品種主要是油茶和香花茶,相比起不修邊幅的大頭茶,花冠較小,亦較精緻。因為其經濟價值,油茶和香花茶在東亞地區早已被廣泛栽種,真正的野生群落,已不多見,鳳凰南巖下的應該是野生,有山友問,昂坪亦有茶園,有沒有機會是逸生株植(即意外地變成野生)?貝納祺茶園只有80年歷史,海拔相差500多米,且種植品種不同,可能性不大。
山茶花叢後,一座巨岩依崖俯伏,形如巨鼠,昂首仰天,近嘴尖有裂紋如牙齒,稱「卡通鼠石」,天公造物,頗為神似,它那超短的尾巴,足證並非老鼠,而是迪士尼卡通角色花栗鼠兄弟Chip’n’Dale其中之一吧。「鼠尾」是一剝離岩塊,像陸上「破邊洲」,其下有石室,遊人多沒留意,直接從石隙穿過,下行進入林中「雙鼠棧道」路段。「雙鼠」之名,顯示另有一「鼠」,此鼠藏身入口隱閉的「擎天峽」,不熟悉環境的,會繼續向前跨過石河直往「天窗峽」而跟此鼠緣慳一面。河溪源流以最長者為主源,鳳塘石澗的主源,落在此狹小但深長、形如布袋的峽谷。「峽內深赭古紅的片岩,孤懸指天的『削筆峰』,石筍如塔的『錦鼠觀天』、排石突兀的『皇冠岩』,還有更多怪不可摹,莫可名狀的畸石」祁麟峰是這樣描寫這個「奇石盤景區」的。峽內轉頭仰望壁立兩面,迴音蕩漾,更添氣勢,左面赭紅石塔,頂部呈錐形如鼠頭,是雙鼠中另一隻仰首望天之巨鼠,身上岩質色彩,加上附生的鮮艷地衣,「錦鼠」之名,由此而來,適逢峽中多株山茶盛放,正是錦上添花。
從前行山活動,組織者多會花心思創作活動名稱,穿越南巖棧道,印象中有「鳳嶺擒雙鼠」、「跨鳳踏鼠」,過去慣用「擒」、「踏」等字,因為有「征服」之意,聽起來較有氣勢。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其實無法征服,炸掉一座山,填平一個海峽,截斷一條大冮,看似勝天,大自然的十倍奉還,總在不知不覺中。
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