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WFH(在家工作)是今年「打工仔」的關鍵字,公司落實與否主要取決於對工作成效及對員工信任;有人力資源顧問稱在科技和系統配合下,WFH對勞資雙方均有利。企業管理顧問張慧敏表示,疫情成為企業重組人手架構的契機,加上在目前經濟大環境下,企業減省成本實屬必然,「混合工作模式」是大勢所趨。她認為此模式既可重塑僱主和僱員關係、重建互信及減少拗撬,員工同時省卻交通時間,「打工仔唔係幫公司賣命,企業應該有更人性化嘅管理,才能挽留有質素的員工」。
有指「混合工作模式」影響工作效率,張慧敏反指,有責任心的員工不會因為工作地點影響其工作表現,全電腦化、雲運用普及化有利監察員工的工作進度,「做KPI(關鍵績效指標)仲方便,實時睇到晒員工的工作流程、貢獻等,公司更公道地調整薪酬,真係多勞多得。」
華生職場顧問董事孫立民表示,「越來越多公司覺得WFH可行、慳成本、對員工都有好處;所以勞資雙方都認同,趨勢越來越明顯。」他指出,金融業跟隨實施WFH都是意料之內,「都係視乎員工產量同工作能力,未必計較過程。」他認為,WFH下員工的團隊合作或受影響,「始終企業管治及同事關係都要取平衡,所以最理想係一星期WFH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