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乳小葉原位癌(張淑儀)

乳你同行:乳小葉原位癌(張淑儀)

最近有一位病人,在切除乳房陰影後,病理化驗發現有乳小葉原位癌(LCIS lobular cancer in situ)。我向她解釋,雖然病變已經切除,不需要電療或化療,但未來產生侵蝕性乳癌的風險比一般沒有癌變的女士高達五倍之多。針對這風險,除了密切定期監察,還可以用藥物去減低乳癌風險。藥物通常採用五年的三苯氧氨(tamoxifen)。她擔心藥物副作用,寧願做多些及密些檢查,以確保安全。

另一位病人,同樣切除了乳小葉原位癌,當時向她解釋病的風險及建議服藥。她決定不服藥,每年都定期做乳房X光及超音波,結果第七個年頭,發現第一期乳癌,做了局部切除及電療,現在還在服食荷爾蒙治療三苯氧氨,為期五年。

記憶中的一位病人,一邊患了乳腺導管原位癌,做了局部切除及電療,其後另一邊乳房出現小葉原位癌,她掙扎應否雙乳切除、還是服藥去預防新的癌症,結果決定服五年三苯氧氨,至今已經超過15年,定期檢查都正常。

其實密切監察及服藥不是互相排斥。前者只是監察,希望有癌變都能及早發現,但不能阻止癌症的產生。而後者服藥,是經過醫學隨機抽樣對照研究,證實可以減低乳癌產生高達50%。上述兩個案例,正說明這個道理。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www.hkbcf.org

電郵:[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