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政府在反送中運動後通過多條針對香港法案,當中與民主、共和兩黨在國會全力支持不無關係,今次美國大選同時改選參、眾兩院議席,熟悉美國政局的國際趨勢專家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指,兩院部份熟悉香港情況資深議員將離開,相關委員會將由新人領導,或對香港議題構成影響,認為關注香港的非政府組織,要加強向國會議員的游說工作。
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涉及制裁港官的《香港自治法》獲參眾兩院表決前,必須先經兩院相關外交事務委員會審議及支持,委員會是否支持對能否獲兩院通過十分重要。
曾任美國共和黨亞太區主席的國際趨勢專家方恩格指出,幾位對中國政策具影響力的美國國會議員,包括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東亞小組主席的共和黨加德納(Cory Gardner)及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代表恩格爾(Elliot Engel)等,各自因不同原因,明年將不會重返國會,故此將令與中國及香港問題相關的委員會,可能需要更改領導層。
加德納曾在國會高度讚揚香港人勇敢上街,爭取可以選擇未來的自由,更曾公開表示:「在爭取香港自治及自由之上,我們都是香港人。」恩格爾則曾發聲明,深切關注北京以港區國安法,通緝前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等六名港人,批評此舉損害北京作為遵守法律的國際社會成員的信用。
方恩格指出,這些熟悉香港的國會領袖離任,或可能對關注香港的非政府組織,日後向國會議員的游說工作帶來影響,他認為有關組織日後要加強工作,例如要對新任議員就中港問題作更多解說,以爭取國會支持。
浸大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陳成斌指,暫時未見有個人角色較強的美國國會議員離任,「其實邊個做,唔會有好大影響」,但參眾兩院部份議員經過洗牌後,新加入議員確需要時間空間了解議題,「呢方面做游說工作時,就需要brief佢哋多啲」。
不過,陳成斌強調,現時美國國會對華及對港政策已是兩黨共識,出現大改變的機會不大,反而提醒各人可留意拜登上場後,蓬佩奧是否可以留任國務卿,以及任命的新人選,將有更大啟示。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也認為,美國參眾兩院過去一年已取得共識,先後因應中方遏制香港民主而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香港自治法》,形容美國對港政策現如「寫好一個劇本,有一個大方向」,相信不論拜登或特朗普勝出,對港政策不會有太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