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1960年大選點票之夜(安裕)

東西南北:1960年大選點票之夜(安裕)

美國總統選舉看來可能要再次官司打到最高法院。重新點票與中止點票都是影響重大的事情,即使美國最高法院被指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可是一旦發生選舉爭抝,民主共和兩黨相信都會毫不猶豫交給法庭仲裁。2000年的大選便是如此,2020年的大選會否重複20年前的歷史,這兩天或有分曉。

特朗普和拜登在投票日之後的發言,令人想起美國人常說的一句話「It ain’t over till it’s over」。簡而言之,就是要戰到分出勝負為止,絕不放棄。事實上,星期三就見過社交媒體有人拋下這句話。此語出自1973年紐約大都會棒球隊領隊貝拉(Yogi Berra),當時他的球隊在聯賽一度排名最末。有記者問貝拉,大都會隊的球季是否已經結束,貝拉就說了這句話回應。貝拉講這句話時是球季中段的7月,之後大都會隊從後如飛殺上,打進棒球聯盟世界大賽決賽,結果僅負對手而敗。這句永不言輸的說話,從此在體育比賽以及其他具競爭性質活動廣泛引用。

心情起伏如坐過山車

特朗普拜登之戰可能是美國近代最短兵相接的總統選舉,之前接近一年選戰,不過是這道大餐的前菜;投票只是剛進入戲肉,真正的煎熬是點票這一漫長過程。若然是得票差距大,勝負分明,像1972年尼克遜對麥高文或1984年列根對蒙代爾殺得對手片甲不留,投票當天晚上就可以宣佈連任成功,接着是選戰團隊祝捷,下來便是組織內閣的開始。可是,今年不是1972年也不是1984年,今年是1960年尼克遜對甘迺迪絞殺戰的復刻版本。1960年大選有逾6,800萬人投票,甘迺迪以0.16個百分點、112,827票之差勝出;選舉人票是303對219。

外人當然無法知道特朗普和拜登是如何面對點票這一熬人暗夜,不過,翻開1960年歷史,也可從前人紀事管窺這兩位年逾古稀的總統候選人此刻心情。尼克遜1974年辭職後遠走加州埋首著書,1978年,《尼克遜回憶錄》出版,厚達1,100頁的巨著是這位資深政客的政海回眸。在〈副總統1953-1960〉一章,尼克遜用了相當篇幅講述當年參選總統的憶舊,講到投票之夜的種種:

「任何選舉之夜都是心情起伏的過山車之旅,但1960年選舉之夜,是我經歷過最吊人胃口又令人沮喪的一夜」(but election night in 1960 was the most tantalizing and frustrating I have ever experienced)。

「整個形勢是對甘迺迪有利,但是到了半夜,我們把當晚早前出現的170萬票差距快速拉近。雖然我對於能否超越他有所懷疑,但是比拼還未結束。即使這樣,大部份傳媒經已預測甘迺迪可以大勝,來自記者及評論員的巨大壓力要我認輸。我決定發表簡短聲明,承認當前點票的走勢」。

「凌晨零時15分,我在大使酒店沿樓梯走下大廳。我說:『如果目前的走勢持續,參議員甘迺迪將是下一任美國總統。』在大廳的支持者們叫着『不要放棄』和『我們將會勝利』。翌晨6時,茱莉(尼克遜女兒)把我叫醒。甘迺迪的領先差距收窄到50萬票,有消息說在芝加哥及德州出現大量舞弊。達遜(參議院少數派領袖)敦促我要求重新點票及不要認輸。他警告說,一旦認輸,投票記錄將會銷毀或消失,重新點票就會變成不可能。掛了電話之後,我獨個兒坐着幾分鐘,評估當前形勢。」

兩黨都要為將來綢繆

尼克遜在自傳承認,沒有採取預防措施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說,重新點票可能費時半年,「這時甘迺迪的選舉合法性會遭到質疑。後果可能對美國外交關係是毀滅性的。我不能讓國家處於如此情狀之下」。尼克遜又說,他也考慮到點票之後,即使有舞弊仍是甘迺迪勝出,「充滿酸意的失敗者這個指摘,將會跟隨我一生,並且在政治生涯裏排除所有可能」。尼克遜接着寫道,「經過考慮這些以及眾多因素,我決定給甘迺迪發出電報,承認大選失敗」。尼克遜輸掉1960年總統大選,1962年加州州長選舉又吃敗仗。1968年,尼克遜第二度參選總統,此役他終於一圓夢想,1972年成功連任,做到1974年辭職下台。

尼克遜點票之夜的故事,或者說,任何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晚上的候選人故事,今天的特朗普和拜登必是感同身受。不過,1960年尼克遜47歲,比如今的特朗普拜登年輕30載,那時正值盛年的尼克遜有大量時間遂其總統志向,縱然輸了1960年,時間仍然在他的一邊。這與步入人生晚年的特朗普和拜登迥異,時間對兩人無疑殘酷了一些,這亦是對共和民主兩黨的警號:未來四年,不論特朗普連任抑或拜登上台,兩黨都要為將來綢繆,年輕一代何時脫穎而出。睽諸美國選舉歷史,兩黨都曾經有過年輕的總統,1901年接任的老羅斯福年僅42歲,1961年宣誓就職的甘迺迪,當年也只是44歲。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