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二】「好似坐過山車咁,起得咁快又跌得咁快!」90後大碼模特兒Gloria兩年前開設女裝店,主打自家設計大碼時裝。肥妹仔打拼之路吸引不少注目,起初生意火速增長。開業短短10個月,舖面已經擴充10倍,由120呎搬至1,200呎大舖。可惜風光不足一年,遇上社會運動及武肺疫情,令營業額大減六成,「限食飯到6點嗰排都影響得幾緊要,直頭每日一單都冇」。被迫由高峯期14名員工縮減至2人,而剛分娩的她亦只好邊餵奶邊工作。
疫情令各國封關,她無法親身到越南及泰國的生產工場「試辦」,被迫關閉海外生產線,「做大碼衫唔容易,唔係將件衫放大就係一件大碼衫,細節都要你一手一腳監察先會做到最完美尺寸,飛唔到就睇唔到」。她不想就此結業,決定放膽一試,登報聘請上一代製衣業工人,並借用朋友200呎小工場自組蚊型生產線,由一名紙樣師傅及三名車衣女工組成,她笑言:「感覺有啲似復興香港工業,不過係迷你版。」
Gloria完成設計圖後,由師傅畫紙樣及剪布,再交由車衣女工縫製。其中一名年屆60歲的女工玲姐,亦因前公司倒閉而失業,幸而遇上Gloria重拾就業機會,大為感動。而年過7旬、專畫紙樣的鍾師傅亦因為能再次一展所長,對工作越做越起勁。
「雖然產量唔多,但佢哋真係好用心做每一件衫,每個部份都係人手裁出嚟,每件衫都係佢哋心機。」Gloria心知生產效率不高,但第一次看見成品時非常激動,「成日聽老一輩講以前製衣業好掂,但冇諗過喺香港真係做得返呢樣嘢,如果第日我發達,都好希望復興香港製衣業」。然而,「香港製造」亦令成本高出兩倍,她坦言,雖然暫時成功止蝕,但自己還未有糧出,「我唔想呢度捱唔住,肥妹喺香港可以買到又平又靚嘅大碼衫好少選擇,好想繼續有個地方gather肥妹仔。」
政府保就業基金即將完結,她直言店舖不會因此倒閉,反而擔心所帶來的「裁員潮」進一步打擊經濟,減低市民購物意欲。為吸引顧客,她不但頻開直播做推銷,更推出「即買即日送上門」的限時優惠,請丈夫幫忙四處送貨,更打算推出團購刺激銷量,同時又頻接兼職大碼試衫模特兒的工作,努力開源,她深信肯捱一定有出路。